垦畦浇晒法与河东盐池_生产技术视角下的河东盐业相关研究.docxVIP

垦畦浇晒法与河东盐池_生产技术视角下的河东盐业相关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垦畦浇晒法与河东盐池———生产技术视角下的河东盐业相关研究张朋(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垦畦浇晒法产生于唐朝的河东盐池,是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制盐方式,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我国池盐生产的历史进入了新技术时代。河东盐池是内陆主要池盐产区,其盐课作为历代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古以来受到统治者重视。政府依据自身需要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对盐池加强管理,影响着河东盐池生产方式的改进。同时,制盐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也影响着国家盐制的变化。该文认为河东盐池生产方式的变革,不仅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还与地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密切。通过河东盐池生产技术折射盐政及社会经济状况,丰富河东盐业的研究内容。关键词:河东;盬盐;盐池;垦畦浇晒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35(2009)01-0098-06用,生成盐池。池盐属Na+、Mg2+/Cl-、SO2-、HO河东盐池是内陆主要池盐产区,其盐课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受到历代统治者重视。保证盐池生产是稳固盐利的基础,故而提高生产水平、改进技术手段成为盐池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历代政府为了稳固盐利,对盐池加强管理,不断制定和调整相关政策,从而影响盐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在历经自然灾害、战乱纷争、政治变革、制度变迁的同时,河东盐业的生产技术也随之曲折发展。笔者认为,对河东盐业生产技术演变的研究,尤其能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角度,折射出各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面貌。因此对该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亦是河东盐业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42四元体系,池中卤水结晶,借助气温的波动和氯化钠的介稳特性,抢先析出氯化钠。[2]盐池所属运城盆地,地表水系不发达,除洪水季节外其他季节基本干枯无水,盐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充沛的阳光照射和固定方向的气流对流,对盐池发生作用。综合以上地质与地理因素,氯化钠凭借自然析出才成为可能。(一)河东盐池开发利用的起源“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3]含有盐分的卤水,经过风吹日晒后自然成盐,无需人工晾晒,无需用火煎煮,只需捞取上来即可食用,坐收自然之利,好似上天赐予宝物。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和他统领的部族把古河东地区作为活动的重要地域,以及黄帝之后的三代“贤王”尧、舜、禹等都相继在古河东地区建都,必然考虑到河东盐池可以供给盐这一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尧都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距河东盐池约为140公里、舜都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市)距其约60公里、禹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距其约20公里。这三个“帝都”均围绕盐池建立,说明河东盐池开发利用历史之久远。一天然晾晒法时期的河东盐业河东盐池位于山西省内中条山北麓,介于解县和安邑之间,古称“解池”。秦时置河东郡,解池隶于其境,故解池之盐,以河东称。[1]河东盐自出现起,即是天日曝晒,自然结晶,这由其独特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决定。由于新生代时期的连续地壳运动,使中条山北麓断裂后形成狭长陷落地带,聚集洪水、暴雨形成天然湖泊,经蒸发、结合与沉淀,结成非常厚的具有丰富资源的底层,与湖水融合后,发生作收稿日期:2008-09-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BSS007)作者简介:张朋(1980-),女,内蒙古丰镇人,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近代经济史。98第32卷第1期张朋:垦畦浇晒法与河东盐池上古君王虞舜的诗作《南风歌》记载了当时对河东盐池的开发利用:“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河东盐法备览》中对其进行了考证:“虞舜《南风》之歌,所谓解愠阜财者此池也”[4]卷1,盐池门源流考的说法来看,这反映了河东盐池开发历史久远的观点是可信的。(二)先秦时期的河东盐池1.商周时期的河东盐池有关河东盐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周礼·天官·盐人》:“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5]“杜子春读苦为盬者,盬咸,半世纪。尽管未见晋国霸业由盐业支撑的直接史料,但与河东盐池提供大量物质财富是决计分不开的。绛之富商以及“与王者埒富”的盐商猗顿的史实,说明晋国极其重视对河东盐池的利用。对盐利的需求和寻求称霸的政治动因,使政府专卖与民众私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盐利收归国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最终,公元前286年,三家分晋的魏国屈服于秦国,“魏献安邑”,[8]212河东盐池亦归秦国所有。秦国承袭著名政治家商鞅的主张“壹山泽”,将盐铁之利收归国家。河东盐池首次收归国家统一管理,丰厚盐利由国家把握。(三)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朝是河东盐池设立盐务机构、官吏之开端。汉朝初年,政府对盐铁收税,但采集和运销皆归商民。汉武帝为解决财政危机,采纳桑弘羊的意见:“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