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昂彩妆血祭.ppt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新 生 報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一日 新 生 報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三月二日 新 生 報 主題思想 上妝 (1)女作家的上妝 →228被掩蓋的事實 (2)為模仿林江邁和陳文溪的演員上妝 →無知青年的譏諷 (3)母親為孩子上妝 →上妝成了孩子真實的表現(同志「暗櫃」) 化「妝」 彩妝-歷史「粉飾」的假象 -虛假VS現實 -彩妝遊行 -戲劇悼念 -誇張滑稽的動作 黃昏的故鄉 「黃昏的故鄉」由日本人橫井弘作詞,中野忠晴作曲。原於日本由歌手三橋美智也於1958年11月錄製上市,後由台灣人文夏填台語詞並翻唱為台灣歌曲。許多被列入黑名單的台灣人二十餘年無法回台,所以在海外台灣人的聚會中,「黃昏的故鄉」是最常被吟唱的歌曲。 喂--- 叫著我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的叫我 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 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 孤單若來到異鄉 有時也會念家鄉 今日又是聽見著喂------- 親像在叫我的 叫著我叫著我 黃昏的故鄉不時的叫我 懷念彼時故鄉的情景 月光不時照落的山河 彼邊山,彼條溪水 永遠包著咱的夢 今夜又是來望著伊喂 死亡-化妝師 化妝師的死相當地突然而且悲慘,同時葬身其中的還有大樓裡的六十幾人。而民眾的反應似乎只是單純的將悲劇與228連結。 強加的索求讓一切變得似乎理所當然,那麼要求的公道,也成了相當程度的不公道。 王媽媽=政治的邊緣人 王媽媽的兒子=非主流戀愛傾向 面對兒子的性向→死亡是超脫的結果 →真正對邊緣人的認同, 真正成為受害著的發聲人 死亡-王媽媽之子 歷史與重塑 1.錄影帶:歷史不會說話,它若要留言,必須藉由他物,人們善用這些工具,期能為史事發聲。 2.死の写真:「死の写真」乃是一受難者的妻子替死去的丈夫用針線縫合、化妝修補他那破碎的臉,並將修補前、修補後的樣子用相機照下。 名家點評 ◇文選自「施淑評介」 李昂是個問題意識強烈的作家,……這問題意識的發生,臺灣在現代化過程中的文化空氣,特別是她一開始創作時服膺的,有關個人存在、現實和歷史的非理性、荒謬一類的現代主義信念,無疑起著關鍵性作用。戰後臺灣文壇第三代的作家中,李昂是相當受矚目及爭議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備受矚目及爭議原因在於其小說所選擇的 題材。自「人間世」系列小說發表後一直延續至今,李昂的小說中對性描寫、性主題及與之相關的道德問題都有露骨的描述,近期則更進一步連結至政治國族的面向,而引起文學界及讀者兼兩極的評價。 ◇劉紀蕙(交大社研所教授) ……李昂這種超現實書寫,也透露出她的書寫底層的情慾意識狀態。我們與其說李昂是如同施叔討論施叔青時所言,藉由「女性怪誕文學」執行向中原傳統「父權」的挑戰,不如說,李昂以自戀的姿態展開了她的女性書寫,向象徵形式挑戰,也同時探索自身情慾的祕密。李昂曾經承認她深 受卡夫卡以及佛洛伊德的影響。但是,她小說中的卡夫卡式怪誕以及佛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卻有了獨特的轉換與發展。 從作品裡面我們看到了台灣二二八陰影地下的社會與現實,白色恐怖所粉飾的真相,以及刻意製造的國家失憶症集政治冷感,都表現九零年代的社會恐慌,而李昂也將主題牽到關於閉鎖社會中同性戀面對的問題。 結論 二二八究竟如何在歷史上如何被刻畫成型?在形式上無法被討論、無法被翻譯,以白色的正當性成為無聲的壓制與暴力,「整個口脣髒髒的,像剛吸吮過血後。唇上占著哭乾的血漬」,女作家的形象反射了二二八的詭譎,而那層「看著明明白白是自己,但又好像不是」的彩妝,正式鋪上陰霾的偽飾。 文章最後隨著蓮花燈的釋放,似乎也改了小說一個期許的空間,他的記憶、討論、想像,對於理解真相和贖罪都化作一抹似有若無的幽影,從文章開始清白無暇的飄梭,最後默然消逝,而反思和記憶的錄音機,則由讀者的追尋與挖掘去咀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