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语言学习法与自然拼音法
全语言学习法与自然拼音法
Phonics,自然拼音教学法,早在19世纪已然成形。然因其与“全语言教学法”在理念上的种种冲突,历经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始终受到争议。英美教育界屡次掀起“全语言”(Whole Language Aproach)的风潮,将Phonics驱逐出学校教育体系。然而没有了Phonics,教师们发现教学生读写成了无法克服的难题,大量美国学生到了高中毕业竟然还不具备拼写的能力。近二十年来,Phonics重返英语教学的圣殿,但“全语言”和“Phonics”之争依然战火不断,其间所隐含的是语言教学中不同信仰的矛盾:崇尚自然还是遵循规则?
好在中国人的信仰是“鱼与熊掌,可以兼得之”。无论“全语言”还是“Phonics”都是中国现有的主流英语教学中所缺乏的,都可以为我所用。
“全语言”始终是母语式教学的真谛。原因很简单:语言原本就是为交流的需要而自然形成的,而全语言教学法,强调在合适的情景中自然地学习完整的语言,将语言作为习惯来培养,反对语法和规则的束缚,正是符合语言本质的教学方法。仔细回想,其实每个人学母语的时候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全语言”的方法,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人会边说边思考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那么,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具体怎样运用呢?譬如,当你把苹果递给孩子的时候说“Here you are.”不需要解释这是哪三个单词构成的,这三个单词组合在一起为什么表达这样一个意思。“Here you are”就是一个整体,教师和家长在教学中设计情景,让孩子在递东西的时候就直觉地反应出这整句话来。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整体式教学法”。
全语言的教学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听(从外界吸收语言信息)——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猜测到某句话表达的意思)——模仿(不经分析整体吸收)——移用(在类似的情境中把听到的语言说出来)。比如,在教授“Have a glass of milk”这句话时,教师会一边做动作,一边重复这句话。孩子听到这句话,结合老师的动作猜测出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在游戏中,自己拿起一杯牛奶来喝(或是拿画着牛奶杯的图片做喝的姿势),一边喝,一边模仿老师把整句话说出来。当孩子们可以熟练的说出这句话之后,教师可以做替换游戏,引导孩子把“milk”替换成其他熟悉的事物,如“Have a glass of water”,“Have a glass of juice”等等,培养他们移用的能力和创造力。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同样的情境或做同样的动作时,就能自然地把对应的整句话说出来。需要注意的是,“Have a glass of milk”应被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之后的移用也只是在这个整体结构下的词语替换。
那么,非“全语言”的方法,即中国学校里常用的语法分解的教学方法又会是怎样呢?它要经过七个过程:解构(将整句话分解为多个单词)——解释(单词的意思)——分析(单词在组合中的顺序及语法)——记忆(单词的意思)——理解(单词组合的顺序)——重组(将零散的单词按语法规则重新组合成句子)——表达(把句子说出来)。再以“Have a glass of milk”为例。首先教师把这个句子解构成 have + a glass of + milk,然后解释:“have”在这里是“吃、喝”的意思,同样还可以使用“drink”;“a glass of”是“用玻璃杯装的一杯”,如果是茶杯,则应该用“cup”;“milk”是牛奶,如果是喝水则用“water”。接下来分析:这个结构是动宾结构,先动词后量词再名词,其正确顺序类似中文的“喝+一杯+牛奶”。同样,学生在学习这个句子的时候,首先是记住几个零星的单词“have”,“drink”,“glass”,“cup”,“milk”,“water”等等,理解它们的组合顺序。到生活中遇到相应的情景时,他们会首先在记忆中寻找合适的单词,然后通过逻辑思考把这几个单词按顺序组合起来,最后再把自己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
中国学生到了需要说英语的时候大多都有这几种感觉:1,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是词汇量不够吗?不是。是因为他们要在记忆中庞大的单词库里找所需要的词,短时间内很难做到。2,犯愚蠢的语法错误。是语法学得不好吗?不是。放在试卷上,谁都会答对。但是交流的瞬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容许他们做语法逻辑。因此他们手忙脚乱,错误百出。3,表达起来反应迟钝。说一句话需要经过那么繁琐的思维过程,能不迟钝吗?
因此,症结就在“全语言”英语思维的缺乏。经过“全语言”的教学,学生们渐渐能够不假思索的表达语意,因为每一句地道的英语都成了他们的习惯,不用再经过选择和逻辑组合的过程或者中-英转换过程。
“全语言”是口语教学中的制胜法宝,但在阅读和写作学习中,它又会变得软弱无力。譬如,每个健全的人都能把母语说的很流利,但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