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德育的责任
学校德育的责任
澳门路小学 乐娟
镜头一:开学了,校门外熙熙攘攘,一家长肩扛背包,手提生活用品,步履艰难。其个头近1.7米的儿子悠闲地哼着小曲,双手插在口袋里,表情冷漠地在后面跟着……
镜头二:听说上级领导来检查,校园内尘土四扬,扫帚、抹布上下翻飞,一派热火朝天景象。检查组还没进校门就见彩旗招展;沿着“热烈欢迎上级领导莅临指导”的标语踏进校门,一群群小学生蝴蝶般地迎上来,“领导好”、“客人好”,童音甜甜的,真让人受宠若惊……可同样是这些学生,只要一出校门便“原形毕露”,连成人都觉得刺耳的骂声张口就来……
镜头三:整洁的校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墙壁上体现新课程、新理念和人文精神的文字、图画让人赏心悦目。可仔细一瞧,在不显眼的角落,被人用粉笔、油画棒写满了尚显稚嫩的文字,画满了信手涂鸦的“杰作”,全都是不堪入目的内容……
镜头四:在老师面前,学生们显得谦谦有礼,文质彬彬,晚上回宿舍后,偷着打牌的有之,议论异性同学的有之,不时还冒出几句脏话……
以上是笔者从亲眼所见的现象中撷取的几组镜头,细细体味,甚感心痛!许多老师都坦言,现在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霸道,越来越难教了!想想,也不无道理,但这又能怨谁呢?问题全在孩子身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话我实在说不出口。曾几何时,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许多美丽的光环加在老师的头上,这其实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责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即认为传道为先,现在,人们更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足见重视程度。
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教育方式不当,也许有些“祖国的花朵”就会成为“罂粟”!谁应该为这些孩子的道德滑坡埋单呢?责任全在社会、家庭?也许有他们的过失,但是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责无旁贷,必须首当其冲!那,我们的德育问题出在哪儿呢?
近几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投入力度,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真正免费的教育,而且使我们苏北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焕然一新。可是,笔者认为,我们在为教育迅猛发展和千千万万农家子弟“学有所教”而欢欣鼓舞时,在莘莘学子尽情享受一流教育资源时,更应清醒看到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大而空,教育方式简单、低效。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在前进中,教育方式却一成不变,这是当前德育的最大尴尬!长期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用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耳熟能详的故事教育学生做人,试图用空洞的说教去规范学生言行。“德育”,实际上已演变成了看不见、抓不着,仅挂在嘴边的“传经式”说教。时代在变迁,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改变,那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又怎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呢?难怪不少学生一提到德育就一脸的不以为然。我们怎能再重复着“用昨天的东西教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明天的社会”的悲剧呢?
二、对德育的曲解,导致德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不少老师甚至学校领导认为,德育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教育。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关注的只是成绩,教育价值取向的扭曲,必然导致小学德育“关注课内,忽视课外;关注校内,忽视校外”现象的出现。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校的部分考评制度的偏颇导向也让不少学校“大张旗鼓喊‘德育为首’,扎扎实实抓‘形象工程’” 。
三、功利主义教育的盛行,教育行为本身存在的“虚”、“假”,也是德育质量滑坡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重要内容,他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德育却背道而驰。
部分学校、教师有时为了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表扬或出于其他目的,总喜欢过分彰显自己的成绩,放大自己的优点,并极力掩盖不足。于是,他们常常变教育为教学生“演戏”,教学生“作秀”、“作假”。前几年,我就亲眼看到一所学校的教师教学生考试如何作弊。虽然现在明目张胆教学生作弊的现象少了,但领导检查、外校参观、开家长会等“特殊时刻”,仍有老师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演戏”。老师的“率先垂范”,让学生争相效仿。时间长了,哪怕是老师小小的“苗头”,学生也立刻“心领神会”。一次卫生检查时,一个稚嫩的声音让我啼笑皆非:“老师,拾起一片碎纸,你给我们班加几分?”
四、学校唱“独角戏”,使德育显得苍白无力。
苏北农村经济欠发达,不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偏低,还有很多学生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其实,很多时候教育学生都是学校在唱“独角戏”。加之,传媒中不良信息和社会中阴暗面对学生的侵蚀,为数不少的农村孩子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由此看来,在如此“问题德育”笼罩下,我们的教育制造出大量“问题学生”,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