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学习主题 第3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春秋繁露》:本书分为十七卷,凡楚庄王、玉杯、竹林等八十二篇论文,是汉武帝时大儒者董仲舒发挥孔子所编《春秋》之旨的论文集。其文多主公羊,而往往及于阴阳五行,提出了有名的“天人相应”说,对儒学和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 所谓儒家经典,现在一般是指儒学十三经,亦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但早期的儒家经典并不是这十三经。春秋末年(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政治活动失败后,返回故乡鲁国,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文献,形成了六经。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指出,孔子编辑了《书》,删定了《诗》,编订了《礼》和《乐》,作了《易》的一部分,并根据鲁国的史料创作了《春秋》。(关于六经是否是孔子所作,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自此以后,儒生们就以六经为课本学习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六经就已被人们公认为宝典。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致大量先秦典籍丢失,六经除了《易经》以外也未能幸免于难,所以汉初儒生们即以传习、解释五经(《乐经》完全散佚)为主业。汉武帝即位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从此儒学独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圣的法定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人必读的经典。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区甚至小于分封给各个王国的地区面积。 尊儒术兴太学 巩固国家统一 开发边疆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 文治 武功 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 军事方面的功绩 尊儒术兴太学 西汉建立 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字季 沛(今江苏沛县)人 “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 直径17.5厘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因连年战争,西汉建立初期,国家很贫穷。通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数十年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汉兴,接秦之獘[bì],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xiǎng],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闲,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边远的地方]廪[lǐn 粮仓]庾[yǔ 露天谷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刘彻 前156年~前87年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汉武帝登基后不久就下诏求贤,让各地推荐博学多才、有治国经世之能的人。很快,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等被举荐上来。 汉武帝时,国家已从极度贫弱中恢复过来,代之而起的是旨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大变革;对外政策也一改与匈奴委屈求全的和亲政策而为主动出击,在西域张骞凿空,开疆拓土。相应的,在文化上,原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再需要。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 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 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枣强)人 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秩序神圣化、绝对化。提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信条。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 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官名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经学产生于西汉)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 巩固国家统一 在楚汉战争后期,为了战胜项羽,刘邦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将为“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后来,刘邦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让他们到各地建立王国,历史上称为“同姓王”。 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想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起初,各王国服从中央的管辖和安排,后来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服从中央控制。 西汉初期“同姓王”分封 诸侯王问题的解决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 中山怀王刘休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三章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四章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ppt
-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人教版)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课件02.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学案02.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案01.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教案02.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课件01.ppt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习题01.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习题02.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学案02.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学案01.doc
-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川教版)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课件0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