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血液流变物理2 血液的流变性质.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血液流变物理2 血液的流变性质

6.2血液的流变性质 血液的非牛顿性 血液的黏度 Casson方程与屈服应力 Fahraeus-Lindqvist效应 血液的触变性与黏弹性 6.2.1血液的非牛顿性 血浆和水一样属于牛顿型流体,其黏度属于牛顿型黏度。 Q-ΔP曲线,在较高的压力变化范围,血液和血浆一样具有牛顿型流体的流动性;但在低压力变化范围内,血液显示出非牛顿型流体的流动性。 6.2.2血液的黏度 全血粘度和表现黏度 相对黏度和比粘度 还原黏度 Casson方程 屈服应力 即 ,分析 最小切应力值,也称致流应力值。 血细胞比积有关,比积临界值,正常人为6.5%,超过临界值则正相关。 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 Fahraeus-Lindqvist效应 Fahraeus-Lindqvist测量了血液在不同管径的玻璃圆管内的表观黏度,发现管径大于1mm时,血液的粘度不随管径的变化而改变;小于1mm时,血液的表观黏度随管径的减小而降低。直接原因是当血液从一直径较大的血管流经细小的分支血管时,流入的血浆比例增加,分支血管中的红细胞比积较大血管中的要小,故血液的表观黏度因红细胞比积减小而降低,称F-L效应。 F-L逆转效应 F-L效应揭示血液表观黏度随管径减小而降低,但这种变化效应是有一定限度的,当管径减小到与红细胞直径相当或更小时,血液的表观黏度不再随管径减小而降低,相反随管径减小而急剧增高,称为逆转效应。开始发生逆转效应的管径称为临界管径或临界半径。管径大于临界管径时,存在F-L效应,反之出现逆转效应。 临界半径 同一机体的各个不同部位有不同大小的临界半径,最小为2μm,最大50μm,正常情况下为2~3μm。 影响临界半径的因素有多种,如pH、血小板聚集、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变形性与聚集性等。临界半径增大将导致血液灌流不足,进而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血液的触变性 凝胶被摇振后液化,当其静止后又恢复成凝胶,这种现象称为触变性。 多数纯胶体并不显示触变性,但加入适当浓度的电解质或非电解有机物质,则大部分胶体会呈现出触变性。 触变性特性 当某一机械扰动施于流体,能引起流体等温结构变化。 机械扰动撤除,经一定时间后流体恢复其原有的结构状态。 流体的流动曲线具有滞后环。 黏弹性 物体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即说明该物体具有黏弹性。一些大分子和多数生物流体不仅具有粘性而且具有弹性。 血液是非牛顿流体,其非牛顿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它不仅具有粘性而且具有弹性,即血液是黏弹性流体。 流体黏弹性特点 流体突然发生应变时,若应变保持一定,则相应的应力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应变发生时,若应力保持一定,流体的应变将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对流体作周期性的加载和卸载,则加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卸载时的应力-应变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称为弹性滞后,形成的闭合曲线称为滞后环。 意义 血液的黏弹性是血液的重要流变性,同其他流变性一样是血液各组员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宏观表现. 实验表明,血液的黏弹性指标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缔组织病\血液病\糖尿病等患者的血液都呈现出较高的黏弹性. * * Copley等发现人和牛的血液的流变性质与Casson公式很吻合,令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