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西土楼与豫西地坑院
豫西地坑院,闽西土楼,都是独具特色的奇特民居, 一个地上,一个地下,既有不同,又有渊源。我曾经生长在地坑院,对它非常熟悉。但土楼是什么样?和地坑院有和异同?对我们一直是个谜。为了整个明白,我们几个豫西陕塬人,冒着炎热酷暑,千里迢迢,走近闽西山区的土楼群,轻轻撩开它神秘的面纱,惊喜地发现闽西土楼与豫西地坑院有着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妙,堪生土建筑史上的奇迹。
群山深处的神秘土楼
闽西土楼位于闽赣粤3 省交界的闽西南山区,以漳州市的南靖县和龙岩市的永定县土楼群为代表。两县共有土楼3 万多座,主要特点是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结构精巧、内涵丰富。其中初溪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永贵楼于2008 年7 月7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中国第36 处世界文化遗产。
闽西土楼产生于宋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从建筑场地上讲, 它不受地形限制,不管是山势蜿蜒、峰峦叠嶂的土坳, 或是开阔平坦的沼泽坡地, 依山就势, 均可构建。从建筑材料上讲, 就地取材, 物尽其用, 当地的粘土、细砂、白灰、竹片、木材、鹅卵石等都可派上用场。从建筑模式上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错落有致, 雄浑壮观。从建筑用途上讲,土楼冬暖夏凉、坚固耐住、节约环保、防风防震、防盗防兽、群居安全。
闽西土楼是客家人的发明,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客家人在当地自然地理条件下,将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艺发扬光大而创造出来的世界建筑奇葩。
客家人源于地道的中原汉民,永定县下洋镇就是古代中原洛阳地区南迁的汉人发展起来的。客家的中原先民因躲避战乱举家南迁,历史上较大规模的南迁就有五次。古时候的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后就编入“客籍”, 故南迁的中原汉人被称为客家人。古时闽西南一代封闭落后,人烟稀少,是不毛之地,朝廷常把犯罪之人发配流放于此,加之盗贼啸聚山林,侵害百姓, 战乱和漂泊的日子在客家先民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长途跋涉,客居他乡,“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家才能生存发展。为了抵御强盗土匪, 分散在群山中的客家人自觉聚集起来, 将客家单一的小屋建成连屋,上下四层,一层五六十间房子,一二层不留窗户,并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实的土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坚固的居住空间,一个大土楼多个楼梯上下,庭院中间设置大厅,是族长召集大家开会议事的地方。一个大门出入, 外人不能轻易入内,同时土楼内居住的成百上千人群又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共同抵御来犯之敌。
客家土楼何以称之固若金汤呢? 在初溪土楼博物馆内,我们看到资料介绍,建土楼的泥土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 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 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湿度发生变化时产生裂缝,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夯建土墙时,还要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山石、鹅卵石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 坚如磐石。世道不幸泥匠幸,活到绝路工便成。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聪慧的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成了神秘而庞大的土楼, 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永定县高陂镇遗经楼是个方形土楼群,据说在土地革命时期,白匪军把据守在土楼里的红军和赤卫队员铁桶般地包围了一个多月,枪林弹雨把土楼打成了麻蜂窝,并数次用炮弹和炸药企图将土墙炸毁,但在楼内几百人的英勇抗击下,白匪军久攻不下只得悻悻撤退。
客家土楼中最具有美感的当数圆楼,圆楼采光、通风相对平均,因为受力均匀,风阻小,抗震能力很强。俯瞰圆楼,状如飞碟般的土楼中间黑糊糊的一个大圆洞,怪异和神秘使人产生无限遐想。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的间谍卫星在高空测到福建西南部山区隐藏着上万座磨菇状建筑,疑似远程导弹发射井,曾一度引起了大洋彼岸决策层的惊慌不安。改革开放后, 首批来自美国的旅游团队中,就有前来土楼探秘的中央情报局官员。当然,这些神秘的建筑群根本不是什么核设施, 只不过是在不为世人所知的山坳里屹立了数百年的古老民居。
地平线下的奇特村庄
20 世纪初,德国人鲁道夫斯基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的地坑院窑洞。称地坑院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 书中刊载地坑院窑洞照片的拍摄地点, 就在已有2400 年悠久历史的豫西陕县三道塬(2016 年5 月改为陕州区)。
陕县地处黄土高原东口处,数万年来,黄土高原的风沙给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带来诸多灾害和不便,也为勤劳的人民休养生息提供了天然的营地。作为民居,地坑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穴居,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人类文明早期发祥地之一,在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