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密码:城墙与王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密码:城墙与王朝   在南京上学的时候,我便注意到了那里的古城墙。   打小我就喜欢城墙这灰不溜秋、笨重的家伙。看地理图册,也总是喜欢查查哪个城市有这东西。后来我渐渐把目光聚焦到那几个比较著名的古都。先说北京,我发现北京的古城墙毁坏的十分严重,只剩下了那么一小段类似废墟的残垣,越看越能联想到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痛心疾首;西安的城墙,很多也都是后来修复的。最终,我把青睐的目光放在了南京。就在同学们大都被小桥流水的秦淮河、秀美起伏的紫金山所吸引时,本人却默默地来到城墙根下看城墙。南京的古城墙大多隐藏在遮天蔽日的大树背后,长满了青苔,仔细看还能看到很多蜘蛛网,这似乎成了城墙不怎么被关注的客观原因之一。   那几年我几乎踏遍了南京所有存在城墙的地方:中华门外、玄武湖畔、狮子山脚……和北京的古城墙比,南京的古城墙也饱尝了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冲刷,同样显得破陋,但总体来说还算完整,也称得上是奇迹了。   就是这样一段段看似破败的古城墙,担负了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战争防御任务。基于兴趣,抱着“求真溯源”的态度,我认真查阅了关于南京古城墙的资料,结果令我相当震撼:   从春秋时期的吴国开始到明代这1700多年,几乎每一个在这里建都的王朝,都没停止过对城墙的修缮、扩建。规模,也是一次比一次大。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他对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非常重视,使得明代对南京城墙的修筑达到了巅峰。江南首富沈万三也是大力“赞助”(被朱元璋给逼的),领导层的重视加上雄厚的财力,使得明城墙修得异常雄伟。   修南京城墙,用了多少人?您一定会猜:“怎么也得个十万八万的吧?”郑重告诉您――少啦!资料显示,为了建好这座城墙,明政府动员了南方五省各行业的人达百万之众!并且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和周密的部署。这种精心周密到了什么程度?参与施工的各司其职的单位就达200余个。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检部门对城墙砖的质地、尺寸都作了详细规定,结果修筑城墙所用的3亿5千万城墙砖,都是指定的窑厂、专业的匠师监督烧成的,并且绝大多数都刻上了窑厂的名称和制砖人的姓名,便于今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好追查责任人;在建造中,砖与砖之间的粘合采用了糯米和桐油,经过现代科学检测,采用这两种原料砌合砖墙,竟然是惊人的牢固。看来明代的科学工作者和建筑师,水平还真不白给。   联想到当代屡见不鲜的“豆腐渣”工程,明代的工程主管部门、工程负责人与施工者令我们肃然起敬。   正是有了这样严密的组织安排、严格的质量管理和科学的施工手段,才建成了目前为止仍排世界第一的古城墙。就连举世瞩目的巴黎城工程,也难以望其项背。再看城墙的建设年代,是在元末大战乱之后,经济匮乏、社会萧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居然用产量极低价格极贵的糯米和桐油来修城墙!可见统治者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做这个事。   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这般的花心思、下本钱,才引起了笔者理性地思考,才引起了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这种思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个事实――这样坚固的城墙,在南京城历史上的保卫战中,一次也没挡住敌人的进攻。   如此反差巨大的事实,充分折射出中国统治者古来就有的特色理念――浓重的“城墙情结”。打从秦始皇开始,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统治者就将心思花在这种看似坚实无比的建筑物上。   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没有一个在南京建都的王朝或政权是长命的。比如:南北朝时期的陈政权、“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明末清初的南明政权、晚清的太平天国政权等等。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向我提出一个反对案例:朱元璋也是在南京建都的,为什么大明王朝却从这里崛起了呢?假如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朱明的崛起恰恰不是依赖坚固的城墙。   记得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叶兆言先生写的,大致的内容是说历史上很多人都说南京有帝王之气,诸葛亮更是说这里“虎踞龙盘”,可事实上,没有一个偏安于这里的割据政权能够统一中国,都是在成立不久后被其他北方政权灭掉。叶先生以南京人的独特视角对所谓的“王气”产生了质疑,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多年以后回忆起叶先生的这篇文章,再结合着南京的城墙,渐渐悟到了一些道理和一些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王气”确实是有的,但不是自然存在。它不是虚无缥缈的迷信,而是一种精神和态度,这要分两个层面来阐述:第一层,统治者或一个统治集团的精神思想是否强健?强健了“王气”就来了,懦弱了“王气”就消失掉;第二层,统治者在战略问题上是采取“攻势”的,还是 “守势”的?采取攻势就“王气”就来了,采取守势王气就消失掉了。   “王气”,一个看似“唯心”的词,却隐藏着深刻的唯物主义道理。大伙不妨仔细琢磨,看是否有理。   那些偏安于江南的王朝,之所以最终被其他王朝灭掉,就是因为其统治集团精神上的集体“堕落”、“病态”。比如南朝陈政权的后主陈书宝,整日只知道饮酒作乐,临逃亡时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