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鲜艳如朝霞的康熙红釉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所以瓷器上的红釉深受人们的喜爱。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但色泽稳定、发色纯正的红釉则出现于元代。红釉按照呈色剂的不同,可以分为铜红釉、铁红釉和金红釉。铜红釉是用氧化铜作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造而成,烧造难度极大,极易烧制失败。铁红釉是用氧化铁作为呈色剂,在低温氧化气氛中烧造而成,呈色稳定,烧造工艺简单。金红釉是用黄金作为呈色剂,在800~850℃的温度中烧造而成,呈色娇嫩欲滴,略有深浅浓淡的变化[1]。康熙红釉品种丰富,色彩绚丽,分成“祭红”“豇豆红”“郎窑红”“珊瑚红”“胭脂红”等不同的品种。
一、祭红
祭红,又有“霁红”“积红”“鸡红”“鲜红”“宝石红”“醉红”之称,属于铜红釉系列。色泽浓艳深沉,灼烁耀目,鲜而不浮,汁水莹厚,酷似暴风雨后晴空中的红霞。祭红出现于明代的永乐、宣德年间,以色泽鲜红而举世闻名。但烧造难度极大,此后一度失传,直到清代才恢复。乾隆皇帝称赞祭红是“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
康熙祭红,呈色均匀,色泽沉稳失透,既有别于郎窑红的浓艳透亮,也不同于豇豆红的淡雅柔和(见图1)。颜色红中泛黑,部分器物因釉流淌至足边而呈黑红色,但也有个别的器物呈色较为浅淡鲜亮。釉汁凝厚,釉面有细小的橘皮纹,不透明[2]。常见有梅瓶、蒜头瓶、玉壶春瓶、盘、碗、杯、高足杯、钵、水盂等,制作规整,口沿及底足均有一条整齐的“灯草边”。
二、郎窑红
郎窑红,又有“牛血红”之称,属于铜红釉系列。因由江西巡抚郎廷极主持景德镇窑务时所烧造,故而得名。色泽鲜红浓艳,光亮夺目,绚丽灿烂,极似初凝的牛血,与明代宣德年间烧造的“宝石红”并驾齐驱,故有“比视成宣欲乱真”的赞誉。郎窑红对窑炉气氛和烧造温度的要求极高,很难掌握分寸,稍有不慎就会失败。所以在景德镇当地流传说“若要穷,烧郎红”,这也正是郎窑红极为名贵的原因之一。清代文人许谨斋称赞郎窑红是“宣成陶器夸前朝,迩来杰出推郎窑,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
郎窑红与祭红相似,但也有区别。第一,郎窑红的色泽比祭红更加深沉浓艳。第二,郎窑红的釉面有清澈透亮的玻璃光,且有开片;而祭红的釉面无玻璃光和开片。第三,郎窑红的器物口沿因流釉多呈白色,圈足修削后不再流釉,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说;而祭红的器物口沿流釉现象不明显,但圈足则普遍流釉。第四,郎窑红的器底呈透明的米黄色或浅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底”;而祭红的器底一般施透明釉。第五,郎窑红的器物均不落款,而祭红的器物多写有本朝款识[3]。
康熙郎窑红,以胆瓶、观音尊、贯耳瓶、油锤瓶、僧帽壶、高足杯、觚、盘、碗、文具、渣斗等较为常见,尤以观音尊、笠式碗最具代表性。造型雍容华贵,气度不凡,绝非一般器物可比(见图2)。
三、豇豆红
豇豆红,又有“大红袍”“正红”“美人醉”“桃花片”“娃娃脸”之称,属于铜红釉系列。因色泽中多带有绿色的苔点,颇似红豇豆的颜色,故而得名。豇豆红的釉色淡雅娇嫩,宛若桃花般艳丽,有深浅浓淡之分。其中釉色洁净无瑕的称“大红袍”,釉色通体一色的称“正红”,釉色深浅不一的称“美人醉”,釉色浅淡的称“娃娃脸”,釉色幽雅娇嫩的称“桃花片”,釉色晦暗浑浊的称“榆树皮”等。
清代《南窑笔记》记载,豇豆红的制作是分几次吹釉再经高温烧成。由于吹釉的层次不同,在烧成后釉面必将出现水渍般的痕迹。更由于釉料中含有微量的铜元素,在烧成过程中因氧化的作用,??产生绿色的斑点,犹如苔点。在浑然一体的红釉中,掺杂星点绿斑,妙趣横生,相映成辉,犹如红霞满布之中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宝石。清代诗人洪亮古赞其“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4]。
豇豆红与祭红相似,但也有区别。首先,祭红是用蘸釉和荡釉的技法制成,釉面匀净;而豇豆红是用多层次吹釉的技法制成,釉面有深浅浓淡的变化。其次,祭红是在严格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色泽呈统一的红色;而豇豆红利用了铜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的特点,是在控制不甚严格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色泽呈红色中带星点状绿斑[5]。
康熙豇豆红,极为名贵,均为宫廷御用之物。由于烧造难度极大,因此没有大件器物,传世品以菊瓣瓶、柳叶瓶、螭龙瓶、莱菔尊、太白尊、苹果尊、膛锣洗、印盒、水盂等文房用具常见。器身最高不会超过24厘米,造型轻灵秀美,有时还以暗刻蟠螭纹或团螭纹作为装饰(见图3)。器物底部施透明釉,有“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
四、珊瑚红
珊瑚红,又有“盖血红”之称,属于铁红釉系列。明代的铁红釉采用平涂技法,色泽较暗,接近枣红色,釉面上有涂抹的痕迹。清代的铁红釉在制作工艺上与明代相比有所改变,采用吹釉技法,故在色泽上略有差异,有深浅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