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山与中国诗学--以六朝诗歌为中心
第一章 山意象与传统文化…………………………………………………………………106
第一节禅佛思想对山意象的影响………………………………………………………107
第二节道教观念对山意象的影响……………………………………………………….113
第三节古代死亡观念与山意象的演变………………………………………………….119
第二章山意象的组合与衍生………………………………………………………………….127
第一节山意象与草木意象的衍生……………………………………………………….128
第二节山与薇、荼的意象组合………………………………………………………….132
第三节山与桐、松的意象组合…………………………………………………………。138
第三章山意象的内涵特性…………………………………………………………………….146
第一节山意象的情感性………………………………………………………………….146
第二节山意象的多样性………………………………………………………………….148
第三节山意象的传承性………………………………………………………………….151
第四章山意象与古代女神…………………………………………………………………….154
第一节山与女性…………………………………………………………………………154
第二节“昆仑山”意象与西王母…………………………………………………………155
一、 昆仑山不死观念与西王母…………………………………………………….157
二、蛇与不死文化背景中的昆仑诗歌………………………………………………159
第二节巫山意象与巫山神女…………………………………………………………….163
一、《巫山高》与巫山神女………………………………………………………….166
二、巫山神女背后的人性……………………………………………………………169
结语 山意象的影响及可开拓之空间……………………………………………………….173
附录一山物象、意象诗歌年谱(先秦至隋朝)…………………………………………….179
附录二古代大象观念与意象之“象”……………………………………………………….190
附录三实地调研报告………………………………………………………………………….193
主要参考文献……………………………………………………………………………………196
一、中文古籍及古籍研究类…………………………………………………………196
二、大陆出版著作类…………………………………………………………………200
三、港台出版著作类…………………………………………………………………205
四、国内单篇论文及高校博士学位论文类…………………………………………207
五、日本学者论文论著类……………………………………………………………208
六、英美论文论著……………………………………………………………………210
七、译著类……………………………………………………………………………212
后记…………………………………………………………………………………………………………………………..214
硕博期间发表作品目录…………………………………………………………………………217
摘要
山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意象之一,不仅数量多,且意味丰富,其丰
富性首先体现在山意象所对应的物理原型众多: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和
丘陵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七十,古人常常登高而赋,留下大量山岳诗歌,
我国古典诗歌涌现众多的山意象,是有地理渊源的。这些诗歌中的“山”各有特
点,而且其意象组合方式丰富多样,不同组合体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味。
山与诗人、诗歌创作具有内在联系,学界关于山与诗歌的相关研究止于山水
诗,往往山水并提而忽略山、水意象各自的特性。且从意象诗学专门研究山的,
学界迄今未有,为了能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古典诗歌山意象,对意象作理论梳理是
必须的,其次,对学界仍然时不时混用的“意象”、“符号”和“image”等近似
术语进行辨析,同时介绍国内学术界意象研究现状,指出术语模糊和滥用这一现
象的存在。通过溯源和辨析,从理论上肯定意象诗学赖以生长、发育的土壤是中
国古典诗歌,而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