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 脱疽

多由素体脾气不健、肾阳不足,又外受寒冷,寒湿之邪侵袭肢体,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而发病。 西医认为本病确切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吸烟、寒冷、外伤及感染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多发于寒冷季节,以20~40岁的男性多见。常一侧下肢发瘫,继而累及对侧,少数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可有受冷、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史。 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临床分为三期: 一期(局部缺血期) 二期(营养障碍期) 三期(坏死期) 坏疽根据肢体坏死的范围可分为三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三级坏疽发展至踝关节及踝关节以上。 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在寒冷季节病情加重,治愈后易复发。 肢体的位置试验、皮温测定、超声多普勒、肢体血流图、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等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可了解动脉血管阻塞的部位和程度。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男女均可发生;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硬化、脑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病变常位于大、中动脉;x线检查显示动脉有钙化斑。 糖尿病性坏疽有糖尿病病史及其临床表现,检查可见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肢体出现坏疽常呈湿性。 肢端动脉痉挛痛(雷诺病)患者多系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每因寒冷和精神刺激后出现阵发性两手发凉苍白,继而紫绀、潮红,最后恢复正常的雷诺现象。患肢动脉搏动正常,很少发生溃疡及坏疽。 动脉栓塞发病急,进展快;常见血压下降,甚或休克;有心脏病、心脏手术、心房纤颤等血栓来源的发病基础,阻塞段面较高;出现肢体疼痛、苍白、麻痹、感觉异常、无脉的特征。 冬季室外工作者,应采取保暖防护措施。患病后应注意肢体保理。 避免外伤。 患者应严禁吸烟。 非坏疽感染期可进行患肢锻炼,促使侧支循环建立。如采用Buerger运动并使患者平卧,先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1~2min,再在床边下垂2~3min,然后放置水平位2min,并作足部旋转、伸屈活动20min.每日数次。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失节、脏腑亏虚、经脉瘀阻等有密切关系。 老年之体,肾气已衰,脾胃亦弱,饮食情志失调,脾胃更伤,不能化生精微;湿滞中焦,若久而不复痰浊由此而生。 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气滞则血瘀,血脉瘀塞,不通则痛。血脉瘀塞,且气血化生不足,则足失所养,因而出现间歇性跛行。 久则瘀而化热,热胜肉腐,产生趾、足或小腿溃疡和坏疽。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其发生与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浸润、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是其发病高危因素。 多发于45岁以上老年人,常有高血脂、高血压和其他脏器的动脉硬化病史,病变常累及大、中动脉。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患肢肤色苍白、发凉、麻木、沉重无力、酸胀、刺痛、烧灼感和间歇性跛行。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出现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很快足趾、足都出现青紫斑片或血性大疱,疼痛更剧烈,继则发生坏疽、溃疡,约2周后出现分界线,形成典型的干性坏疽。 血糖、血脂升高,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眼底动脉硬化,并配合超声多普勒、动脉造影等检查加以诊断。 多发性大动脉炎好发于10~20岁女性;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弓、腹主动脉及分支,起病缓慢,多伴风湿症状。检查显示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免疫球蛋白升高,动脉造影可见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开口处狭窄或阻塞。 保护肢体,避免外伤及寒冷,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鞋袜宜宽松舒适。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 本病是在消渴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燥热偏盛,阴津亏耗. 西医学认为糖尿病发生肢端坏死,高血糖是基础,血管神经病变是关键,感染是诱因。 临床表现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糖尿病病史多在5~lO年以上。 早期症状主要表现患肢肤色苍白、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出现静息痛,尤以夜间为甚。同时伴皮肤干燥、无汗,皮肤及肌肉萎缩,肢体感觉减弱或消失,很快足趾、足部出现青紫,疼痛更剧烈,继则发生坏疽、溃疡。 临床有湿性坏疽、干性坏疽、混合型坏疽3种。 根据病情临床上常将糖尿病性坏疽进行下列分级: O级:无开放性病变,明显供血不足; I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疱或其他损伤所致,或自发产生; Ⅱ级:溃疡深达肌腱、韧带、骨关节; Ⅲ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 Ⅳ级:足趾及和(或)部分足坏疽; V级:全足坏疽。 测定血糖、血脂、尿糖、血液黏度,检查肌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并配合超声多普勒、动脉造影等检查加以诊断。 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高血糖症。其他参考“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辨不清 二期症状继续加重,指(趾)可出现紫红肿胀,发生溃疡或坏疽、或指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