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欠发达地区.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欠发达地区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式 黄馨 熊阳 适合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 (一)梯度推进理论 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适用于工业化初期的宏观经济布局。   主要观点:梯度推进理论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差距,认为较为发达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低梯度地区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有次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二)增长极理论 主张政府干预,集中投资,重点建设,适用范围较广。   主要观点: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佛朗索瓦·佩鲁提出。该理论主张,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表现为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权点聚集;扩散效应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外围转移。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是主要的,当增长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权化效应削弱,扩散效应加强,进一步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 (三)点轴开发理论 点与轴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适合于欠发达地区,对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主要观点:点轴开发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该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也是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出发,研究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该理论十分重视“点”即增长极和“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地区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降低,形成了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增长点和增长轴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四)网络开发理论 主张加强增长点与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体推进,适合于城乡一体化发展。   主要观点:网络开发理论是点轴开发理论的延伸。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区形成了增长极即各类中心城镇和增长轴即交通沿线,增长极和增长轴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较大的区域内已经形成了商品、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网及交通、通讯网。在此基础上,网络开发理论强调加强增长极与整个区域之间生产要素交流的广度和密度,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同时,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与区外其他区域经济网络的联系,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二.我国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内陆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和路径,一是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利用方式粗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重,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低;二是投资拉动作用大,消费和出口的贡献较小;三是技术进步的贡献远低于劳动和资本要素,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极少;四是国有经济占主导,民资和外资进入不足;五是县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三农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本较弱。 对于欠发达内陆地区来说,一是努力开拓新兴市场,以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所谓绿色发展是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中,采用节约能源资源、清洁无污染、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环保卫生、安全可靠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引导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努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进一步实施可持续资源经济。不发达地区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核心战略问题是如何将不发达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可持续资源经济”的“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资源经济意味着:仰赖较为富饶的资源;时间的可持续,要有利于资源产业的升级和产业链的延伸;空间的持续性,要有利于横向的延伸,带动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发展。 陕西 陕西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产业结构的重型化特征明显,能源化工等资源性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尚未充分发育;资源产业深度转化不够;县域经济发展滞后,许多县区缺乏工业骨干企业。对此,陕西提出在危机中全面启动经济“大转型”战略,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城乡发展路径的转型。在提升老产业培育新产业促结构转型中,陕西省将工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工业发展思路,一手抓现有主导产业的巩固与提升,一手抓新兴产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