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1、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的概念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保护地(protected area)定义为:通过法律及其他有效方式,特别用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及文化资源的陆地或海洋。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被定义为保护各种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以及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特殊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中,既包括各种自然地带中各种生态系统的代表,又包括一些珍贵、稀有动植物种类的主要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场所和迁徙停息的驿站,以及饲养、栽培品种的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自然保护区的内涵还包括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冰川遗迹、地质地貌、瀑布、温泉、火山口、陨石所在地、海岛等,甚至包括风光优美的自然风景名胜区、特殊的农业耕作区等等。 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2、历史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建立于1872年的美国黄石公园,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由中科院建立于1956年的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1978年2月,中科院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80年长白山、卧龙、鼎湖山3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81年4月,我国正式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8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85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85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和批准我国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国际公约》。87年,国务院环境委员会颁发了我国在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方面的纲领性文件《中国自然保护纲要》。8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92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92年我国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92年2月,国家环保局成立第一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9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同年11月,经地质矿产部批准发布施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对地质遗迹类型保护区提出建设标准和管理要求。94年10月,我国签署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95年2月,中国政府谈判代表团就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与世界银行在美国世行总部华盛顿谈判,该项目总额为1200万个特别提款权(相当于1790万美元)的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同年6月在北京召开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启动会。同年5月,国家科委批准由国家海洋局公布施行《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3、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被国际上的保护 组织誉为“生物多样性大国”和“生物多样性全球热点地区”。然而中国 也面临世界最严重的人口压力和迅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 受到不同程度威胁和接近受威胁的比例,哺乳类超过40%和7%、 鸟类超过11%和8%、爬行类超过16%和17%、两栖类超过30%和 13%。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持当地生态 系统中的当地物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生态 功能的根本;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强保护区的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及其生态功能的最好方法。 3、规模 截止2002年底,我国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在1939~1960之间,面积在 112~144万平方公里之间。在我国有分布的全部1238种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 类中只有49种完全没有任何保护区覆盖,其他的物种或多或少在某个或更多的保 护区中有分布;我国超过85%的陆地生态系统或多或少都有代表性的保护区。 01年12月21日《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规划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该工程,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扩大、 完善和新建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野生动物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 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到2050年,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00 个,总面积1.72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重要湿 地为主体,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 然保护网络。 根据规划,工程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2001~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 2030年为第二阶段,2031年~2050年为第三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主要有:一 是重点实施15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包括大熊猫、朱鹮、虎、金丝猴、藏羚 羊、扬子鳄、大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成衣供應商及工廠的評估指引.doc
- 成熟女人必看的10部电影获10种能力.doc
- 成衣制作-裤子.ppt
- 成语王国.doc
-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建筑设计的借鉴42p.ppt
- 成都东客站区域市场报告201218.pptx
- 成语经典笑话.ppt
- 成都市土地开发整理测量技术规程.doc
- 成都别墅装修设计欧式风格解析.doc
- 成都购房指南.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