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x移动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XXXXX移动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发展环境分析 3
2.1 XXXXX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3
2.2 移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5
2.3 移动信息化对XXXXX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7
第三章 XXXXX移动信息化现状及分析 9
3.1 取得成就 9
3.1.1 移动信息化环境初步形成 9
3.1.2 移动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 9
3.1.3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初显端倪 10
3.1.4 移动信息化价值凸显,移动信息化应用取得初步成效 11
3.1.5 移动信息化人才初具规模 12
3.2 存在问题 12
第四章 XXXXX移动信息化需求分析 15
4.1 移动政务 15
4.2 移动商务 16
4.3 制造业移动信息化 17
4.4 社会公共事业移动信息化 18
4.5 农业移动信息化 20
4.6 服务业移动信息化 21
第五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2
第六章 XXXXX移动信息化发展目标及蓝图 25
6.1 总体目标框架 25
6.1.1 基础设施 27
6.1.2 无线和谐 28
6.1.3 无线创新 29
6.1.4 无线商贸 31
6.1.5 无线科技 33
6.1.6 无线创业 34
6.1.7 无线平安 35
6.2 总体部署 36
第七章 XXXXX移动信息化重点工程 38
7.1 重点工程 38
7.1.1 移动政务工程 38
7.1.2 移动综合信息服务工程 39
7.1.3 移动公益服务工程 41
7.1.4 移动应急联动指挥工程 43
7.1.5 移动警务工程 45
7.1.6 移动环保工程 46
7.1.7 移动智能交通工程 47
7.1.8 移动金融服务工程 49
7.2 示范工程 50
7.2.1 石龙镇网格化城市管理试点工程 50
7.2.2 无线社区 52
7.2.3 中小企业移动信息化 53
第八章 推进与保障措施 58
第一章 概述
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的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同时信息化也是实现“一城三创五争先”,努力把XXXXX建设成为国内外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的现代制造名城之一的重要内容及重要推动力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发展XXXXX经济的必然选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移动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是信息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移动信息化也是信息化的创新,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信息化六要素中的网络环境方面,更重要的是,移动手段的引入引发了信息化各个方面的创新,包括信息化环境、信息化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力资源培养,甚至也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信息产业的培育。
移动信息化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移动信息服务和管理,建设先进的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移动信息技术和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速现代化进程,使移动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本次规划的目的是充分认识XXXXX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需求,结合移动信息化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挖掘XXXXX移动信息化需求。绘制“十一五”期间XXXXX移动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框架和目标蓝图,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部署重点工程和示范工程,为2006年至2010年XXXXX移动信息化工作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发展重心,提供建设依据。
第二章 发展环境分析
2.1 XXXXX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十五”期间,我市社会经济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取得了显著成就。到2005年全市GDP突破 亿元,达到 亿元,比2000年增长 倍。五年间,经济总量连续跨过了 亿元和 亿元两个大关,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大跨越。2005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 ,工业所占比重达到 %,充分显示出我市现代制造业名城的特。
全市外源型经济持续发展,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已经基本成熟。这些都为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严峻挑战。
一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土地、空间有限,能源、水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长期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优势逐步弱化,带来的结构高风险、环境高代价、管理高成本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是经济结构亟待优化。我市第三产业特别是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不够充分,服务水平不高,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工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