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VMI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VMI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
——以深圳旭升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多年来,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将降低内部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作为其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顾客需求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单凭企业自身资源、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越来越难赢得竞争优势,制造企业已经逐步进入供应链竞争时代。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竞争对手建立合作关系,以增强其整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如何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和进行供应链整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供应链体系,也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是制造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一。企业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供应链协调和整合,赢得竞争优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本文的目的是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制造企业发展状况及VMI内涵、发展概况及分析国内制造业实施VMI的约束条件,并运用所学习的《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等课程中关于按需逐次订货法、固定订货批量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建立VMI库存决策优化模型,然后运用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取得相关数据对部分重要的理论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可归纳为如下:
成为世界级制造企业是许多中国企业追求的目标,而要想成为一个世界级制造企业,在这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里,中国制造业必须克服自身的弱点学会利用先进技术与管理模式建立高度整合的供应链运作体系,加强供应链协调和整合。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
1、目前供应链企业间对于库存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关注,希望通过本文对VMI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能让企业全面认识到VMI。
2、在参考已有的VMI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一个更好的VMI模型,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加深入了解VMI和找到适合自己的VMI模式。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一)中国有能力实施VMI的制造企业实施VMI的必要性及VMI内涵、发展概况
李刚(2008.08)指出,自1980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竞争能力不断提高。虽然总体上中国制造业迅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能力”,但是中国制造企业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得这些生产能力绝大部分处于各自为战的“分割状态”。在产业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太弱及物流成本过高。蒋正华(2006.12)提出,由于中国供应链企业之间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物流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提高,降低了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削弱。还有制造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周期和成品平均库存期较长。通过上述的问题,笔者认为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实施VMI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实施VMI不仅可以优化库存,而且企业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放在研发上,这样企业具备更好的竞争优势。此外VMI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防止牛鞭效应。
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对VMI的定义是“一种优化供应链绩效的方式,在此方式下供应商可以获得客户的库存数据,负责根据客户需求维护库存水平”。王瑛、孙林岩(2006.07)提出VMI是通过供货商和客户之间实施战略性合作,并在双方满意的目标框架下由客户委托供货商管理其库存的方法。VMI通过集成供货商和客户的库存控制职能,减少库存环节,达到降低整体库存的目的。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在国外零售业和制造业的运用中产生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寻求各种措施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而传统的分销与库存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VMI的出现就成了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现在,VMI已经是世界上众多知名企业所采用降低库存、有效补货的方法。例如IT业的戴尔、惠普以及汽车行业的丰田等,都是成功实施VMI的典例。
(二)国内制造业实施VMI的约束条件分析
近十几年来,VMI的实施一直成为一股热潮。很多人都在强调VMI的好处,似乎只要实施了VMI就一定能够解决库存问题。于是,很多企业都纷纷效仿。有条件的上,没条件的也上。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一下VMI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我们有多大的可能性去VMI并取得预期的效益?VMI之前最好先掂量一下,你实施VMI成功的可能性(得到实惠的可能性)有多大。王晓晶、刘长赋(2004)指出目前在中国实施VMI有难度,因为VMI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标准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软件、客户的内部作业等,这些意味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并且合作各方需立足整个供应链,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风险。安静(2005)认为VMI实施是具有一定的客观约束条件限制的, 硬件的、软件的条件都得去考虑。只有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