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葬非葬_清代江南地区的浮厝习俗.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似葬非葬_清代江南地区的浮厝习俗

似葬非葬:清代江南地区的浮厝习俗张传勇摘要:清代江南地区盛行停棺不葬习俗,浮厝棺柩存在浅土厝与砖厝等型式。由于江南地区同时存在浅葬与浮葬的习俗,使得浮厝之棺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一定 程度上具有似葬非葬的属性,与墓葬难以区分。浅土厝尤为明显。在清代司法实践 中,甚至将其作为墓葬对待。砖厝因与传统上“覆土为坟”的观念相悖,在正统观 念中是作为浮厝存在的。不过,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作为一种葬式存在,表现出一定 的特殊性。关键词:清代 江南 浮厝 似葬非葬清代的江南是停棺不葬习俗最为盛行的地区之一 1 ,浮厝之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似葬非葬的属性,这一观点虽有学者提及,但就笔者所见,尚无专门研究 2 。因此, 本文从社会习俗的角度,考察停棺的型式及其属性问题,有其学术意义。一、暴棺与浮厝停棺不葬是传统丧礼中“殡”的延续。大殓完毕,不能及时安葬的棺柩停放在哪里呢?地方文献惯用的词汇是“停柩在家”、“暴露于野”,如果不是停于家中或 各类殡舍,就只有权厝于野了 3 。野厝不仅仅是贫乏之家所为,也不是将棺柩简单置 于野外的行为,依照地方习俗以及丧家经济状况的不同,它可分为不同的型式。根据有无覆盖物,厝棺主要区分为暴露与浮厝两类。一般而言,除非特殊原因, 即使再为贫乏,丧家也会想方设法,将棺柩围护起来。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 浦东农村的做法是:110似葬非葬:清代江南地区的浮厝习俗当时的农村地野,到处可看到棺木,年年清明或冬至,丧家要用稻草重新覆盖棺木表面,浦东农村称之为“宣棺木”,赤裸的棺材会受到人们的 指责,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不敬,后辈不孝。4如不时加维护,终会暴露于光日之下,人们常用“暴露”或“暴棺之惨”形容这种情形,认为这是人所不忍的,是一种惨象。张国高先生描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 代江南乡村的环境状况时说:这里城外及乡间还有不好的习俗,就是对于埋葬的事做得太马虎,我想穷苦的人家更如此了!装尸的木棺抬出了屋门,往往就往荒地里一放, 最多是仅仅盖上一层薄薄的黄土。这是事实,我游常州,在走往天宁寺的 路上,沿途的荒郊,东陈西列的全是赤裸裸的尸棺,大有五步一棺、十步 一椁的气势,有的地方还看见新棺两旁,围聚着一群贪食的野犬,在争夺着挖棺觅食,这是何等惊人的场面!想起来这又是何等有碍卫生的事!5这种情形在更早的时候已是如此。乾隆二十六年 (1761),江苏巡抚陈弘谋在一道檄文中指出:“江苏地方停棺旷野,既无寸土,又无砖砌,日晒雨淋,棺朽暴 露。”6 与暴棺相对的,是以物遮盖的棺柩,一般称为“浮厝”。地方志书对浮厝的解 释不尽一致,光绪 《归安县志》 将抬出家门殡于他处的棺柩,概称浮厝;民国 《德 清县志》 则谓砖砌之棺为浮厝 7 。大致而言,是指权厝于野并以砖石等物遮盖的棺 柩。浮厝之棺的覆盖物主要有三类:砖石、泥土与草席之类,砖石之上也有覆土者。 浮厝分为相应的三种。民国 《南汇县志》:“南汇习俗多停棺不葬,或盖以草,或砌 以砖,置之内外城根及田野间。”8 新修 《上海县志》 追述往年的殡葬风俗,说富裕 人家葬前“停柩”,棺置客堂数日再入葬。“稍次者在田野‘浮厝’,砌一砖瓦小屋 存放棺柩,再卜地而葬,常有数年不葬或永久浮葬者。再次者用稻草包外包棺材停 放田野待日安葬。少数用草席包尸浅土埋葬。”9111民俗研究 2009.1不覆土之厝以柴草、席子、稻草之类包裹、遮盖,称为“草包棺材”、“柴草棺材”。反映清代中叶江、浙、闽一带风俗习惯的 《清俗纪闻》 一书中,就有关于 “权厝”的图画:棺上搭有稻草棚,棺下垫石 10 。在近代出版的画报中,也可以看到 类似的情景:或以木杆、草席搭成帐篷,置棺于下;或在棺木顶部覆盖或疏或密的 柴草,前后两和与护墙都裸露在外,近于暴露 11 。这类覆盖物一经风吹雨淋容易朽 烂,致棺柩完全暴露,多为贫乏之家所用。以下着重考察覆土之厝与砖围之厝。二、“浅土”厝及其属性覆盖棺柩之物中,最为经济、最便于取用的就是泥土。在有些地方,似乎有以土覆棺的习惯。光绪年间,苏太各属土客矛盾尖锐,械斗时有发生,客民往往将器 械藏在棺中,置于义冢之上,以为攻击之用。屡屡见诸报端。十五年 (1889) 某月, “嘉定北门外义冢上忽有新棺七具,均未盖泥。查询附近乡人,俱称不知谁氏之所殡 者”。居民因此“颇觉惶恐”12 。居民对新棺的怀疑,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但他们 据以怀疑的依据之一是新棺均未盖泥,说明当地停棺有以土掩盖的习惯。但此类覆 土之棺仅是“盖上一层薄薄的黄土”而近于暴露,还是堆土掩埋而近似坟形,尚不 能确定。仅就后者而言,这种覆土之厝,或可统称“浅土”厝。所谓“浅土”,文献之中通常用以指称停厝不葬。康熙 《嘉定县志》 卷四 《风 俗》:丧葬之礼,嘉俗久废。三十年前,铭旌彩亭,步障巨厂,绘素弥山,名家富室时或见之。今则累世浅土,十室而五。间有葬者,或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