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低收入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docx

农民低收入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民低收入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 中国国际扶贫中心

农民低收入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张涵任金政市场论坛 2008年第9期(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摘要]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本文从我国农民收入情况现状出发, 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外部因素做了分析, 从财政支农、科技成果推广、成立农民组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关键词]农民低收入成因增收途径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农民收入连续 4 年涨幅超过 6%, 2007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140 元。但与此同时, 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拉大。2004 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 3 1 21B 1, 2005 年为 322:1, 2006 年为 328 :1, 到 2007 年达到了 33:1。可见, 我国农民收入和城市居民相比仍然很低,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二、农民低收入的成因分析图1 与农民增收有关内外因素农民低收入可以说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有关农民收入低的原因非常复杂, 从系统的角度看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图 1 所示) , 其内部原因主要有: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技能较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农民进行生产及创业资金不足等,外部原因主要有: 自然环境负面影响、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相关政策制定没有完善等。针对上述原因的调查表明, 69 1 45% 农民认为“农产品价格偏低,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是主要制约因素, 47.37%认为缺乏资金 47.29% 认为技术水平落后, 29 .51% 认为农产品销路不好 , 23.93% 认为自然条件差, 自然灾害频繁,21.56%认为“外出打工工资收入低”( 如图 2 所示) 。可见, 以上因素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对此,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这些因素作具体分析。图 2 农民增收难的原因构成(一)内部因素1 1 资金短缺, 贷款困难无论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收还是农民自主创业, 农民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支持。对于我国目前收入普遍偏低的农民群体而言, 如何获取资金是一大难题。农村金融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多为小额信贷, 多数情况下少量资金即可满足农民生产的需要, 而当前的金融体系上不能真正提供此类服务。同时,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 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呈上升趋势, 仅靠农村信用社难以满足农民扩大生产的资金需求。农业生产效益远低于其他产业,而农村贷款成本却相对较高。目前信用社贷款年利率为 6.42%, 高于其他银行利率4.24%, 39. 9%的农户认为贷款利率太高,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农民的资金需求季节性强、频率高, 因农业经营风险性高,多数农民希望能有一个灵活的还款区间。然而, 90% 以上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期限为 10- 12 个月, 与农业生产周期不一致,通常农产品尚没有全部卖出, 农民难以有足够资金还款。可见,农村信贷在还款期限上存在不合理性。2 农民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偏低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从事生产时是否能有效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以及外出务工时是够能向高收入岗位转移, 进而在农民收入高低的决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往往收入也相对较高。目前,我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小于 7年。4 1 8 亿农民中小学、文盲、半文盲占40 1 31%,高中以上学历仅为11 1 62%,没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高达 76 1 4%。据统计, 我国农民中技术人员比例仅为 0 1 07%, 而美国为 0 1 24%, 日本为 0 1 28%。可见,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偏低的现状是比较突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一方面, 农民素质偏低闲置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生产效率低的现象在偏远地区尤其普遍。农民难以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观念, 不能将先进生产技术运用到农业实践中, 限制了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 进城务工农民可选职业范围狭窄,工资报酬不稳定。农民工大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苦、险等职业, 如清洁工、建筑工、保姆、服务员等工作, 工时长、强度大, 而工资却极低,也不享受福利待遇。3 农村人口转移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打工或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 如表 1 所示) , 且转移劳动力集中在青壮年,留乡务农人口以老年人为主。据估计, 进城务工农民约 1.3 亿, 每年新增约 600- 800 万人。其中, 52.6%不再从事任何农业劳动, 37.1%只在农忙时从事农业劳动, 仅有 3.1%的人从事农业劳动时间在半年以上。农村劳动力在数量和质量上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