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本万殊─黄梨洲义理模型的建立-国立中央大学.doc
一本萬殊─黃梨洲義理模型的建立
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碩士班 李慧琪
前言
有關黃梨洲思想的定位,往往因其具備「盈天地皆氣」、「盈天地皆心」兩種看似不同的命題,而導致學者紛紜的意見,其中又大致可分為偏重一端或綜合兩端的說法。就偏重一端方面,不是「主氣」就是「主心」,前者如牟宗三言梨洲「純成為自然主義實然之平鋪,不幾成為唯氣論乎。」後者則如勞思光所說:「梨洲肯定「心」之絕對主體性,又肯定此主體性為萬理之源。」而由此兩端甚至還可分別引申出種種「唯物」、「唯心」的說法。不過無論是重視那一端,勢必造成對另一端的忽略或誤解,自然皆非完整確當之見。
至於就綜合兩端方面,雖然看來兼顧兩邊,其實仍帶著「二分」的觀念去思考。比如吳光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以為梨洲的理氣論是「唯物主義的理氣統一論」,並以此立場說明梨洲「企圖克服前人在自然觀與社會倫理觀方面存在的理論矛盾而提出了『心性理氣』統一論」,如此就不能理解梨洲言心氣的聯繫,而把梨洲的理氣心性關係視為「機械比附的錯誤」。再如劉述先認為梨洲思想由陽明心學轉手,「盈天地皆心」、「盈天地皆氣」其實是「一體兩面」,同時其依循蕺山思路,走向「一極端的內在一元的思想的型態」。此應是順著牟宗三評蕺山理氣之說是形上形下吸緊地說、體用一原之一滾地說而來,因此必先預設理氣分別說的「二」再合而為「一」,這本是無誤,只是這仍是循著傳統理為形上、氣為形下的想法,梨洲言氣的特殊性便顯不出來。
於是,想要了解梨洲同時「重氣」、「重心」的意義,就需釐清其理氣心性的解釋與之間的關係,而要釐清這些問題,就需回到他的著作中,其中《明儒學案》、《宋元學案》是其重要的學術史論著,尤其前者更是梨洲獨立編纂而成,足以表現其思想的選擇,故本文將以此為主要材料,參酌其他相關文章,藉由對原典的整體觀照,嘗試為梨洲義理作一個基礎的架構。此外,在梨洲論述過程時時可見「反對二分」、「反對支離」的傾向,同時常是理氣心性合著一塊談,並習慣從理氣推到心性,所以下面就以其重「一」的主張為線索,從理氣關係看起,延伸到心性、心氣、性氣等部分,最後導出其思想的基本精神,進而完成梨洲義理模型的建立。
客觀面主宰性的建立:天地間祇有一氣
(一)氣之自為主宰
首先,梨洲以為「天地間祇不知天地間祇有一氣,其升降往來即理也。人得之以為心,亦氣也。氣若不能自主宰,何以春而必夏﹑必秋﹑必冬哉!草木之榮枯,寒暑之運行,地理之剛柔,象緯之順逆,人物之生化,夫孰使之哉皆氣之自為主宰也。以其能主宰,故名之曰理。夫孰使之哉氣之自為主宰也,於是可以啟發無限生機。所以梨洲言氣,是具有動態的主宰性,主宰示其生化義,動態示其活動義,使得事事物物得以生成運轉、循環不息。
接著梨洲又說:「以其能主宰,故名之曰理。造化只有一氣流行,流行之不失其則者,即為主宰,非有一物以主宰夫流行
由此可知,「能主宰」是就氣的「流行不失其則」來說,以「氣之流行不失其則」名之曰「理」,由於梨洲的氣既為主宰即有普遍性,所以「理」亦是作為天地萬物生成變化的普遍法則,故云:「夫所謂理者,氣之流行而不失其則者也太虛中無處非氣,則亦無處非理。而回頭對照首句「其升降往來即理也(二)理氣是一
由於梨洲認為「天地間祇其《性書》之作,兼理氣論性深闢「性即理也」之言,蓋分理是理,氣是氣,截然為二,并朱子之意而失之。有云:「氣嘗能輔理之美矣,理豈不救氣之衰乎﹖」整菴非之,曰:「不謂理氣交相為賜如此。」
先生受病之原,在理字不甚分明,但知無氣外之理,以為氣一則理一,氣萬則理萬,氣聚則理聚,氣散則理散,畢竟視理若一物,與氣相附為有無,不知天地之間,只有氣更無理。所謂理者,以氣自有條理,故立此名耳。以理馭氣其辨太極「朱子謂理之乘氣,猶人之乘馬,馬之一出一入,而人亦與之一出一入。若然,則人為死人,而不足以為萬物之靈理為死理,而不足以為萬物之原。今使活人騎馬,則其出入行止疾徐,亦由乎人馭之如何耳,活理亦然。」先生之辨,雖為明晰,然詳以理馭氣,仍為二之。氣必待馭於理,則氣為死物抑知理氣之名,由人而造,自其浮沉升降者而言,則謂之氣,自其浮沉升降不失其則者而言,則謂之理。蓋一物而兩名,非兩物而一體也。薛文清有日光飛鳥之喻,一時之言理氣者,大略相同爾。 理之乘氣,猶人之乘馬,以為若從「馬之一出一入,而人亦與之一出一入(氣),人只是被動如死人一般,理亦成為死理,故曹月川改為活人騎馬以強調理的活動性。但梨洲認為這種「以理馭氣」說法,依舊是理氣二分,使氣淪為死物,事實上理氣乃「一物而兩名」,並非「兩物而一體」。換句話說,梨洲以為理氣是同一物的兩種說法,氣是就「氣之浮沉升降浮沉升降不失其則者(三)氣的兩層
在上段引文末稍微提及有關薛敬軒日光飛鳥之喻,其詳細內容可見《明儒學案》卷七:
其謂「理氣無先後,無無氣之理,亦無無理之氣」,不可易矣。又言:「氣有聚散,理無聚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