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掌录_民俗语汇研究
《掌录》民俗语汇研究韩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30)摘要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同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关键词掌录;民俗语汇;传统语文学;田野作业;语汇发展中图分类号H0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11)03-0151-05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1-04-21韩华(1984-),女,山西忻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民俗语言学研究。书。他曾先后主讲紫阳、云龙各大书院。乾隆十五年,朝廷举荐经学通儒,陈祖范以“经明行修之士”被举列榜首,赐“国子监司业”衔,因年老而不赴职。卒于家。自少至老,勤奋读书,未尝一日废书不观,多识蓄德,强学待问。每阅一书,务求心得,谕礼主而不以古制违人情,皆通达之论。乾隆在钦点《四库全书》时,还特别下旨要搜集顾栋高、陈祖范、任启运、沈德潜等人的经学、诗文著作,坊间没有刊行的,钞录下来,加以刊刻发行,可见对他的道德学问的重视。其著作有《经咫》1卷,《掌录》2卷,《文集》4卷,《诗集》4卷。(二)《掌录》的成书陈祖范好读书,每读一书,每阅一事,肴征片语。随着岁月的累积,其札记愈加丰富。老不忍弃,望其能垂视子孙,故于暮年手自裒记,分为上下两卷,名曰:《掌录》。其曰“掌录”,意取《拾遗记》中苏一、引言《掌录》为清代陈祖范所著名物训诂考证之书,其中保留了大量的民俗语汇珍稀材料。俗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语汇,而在进入20世纪以来俗语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明清的大量俗语训诂著作已成为人们研究民俗语言的研究对象,如《迩言》、《常谈考误》、《谈征》等等。基于这些的启发,将以《掌录》为文本,来探讨此书及其民俗语汇训诂的意义与价值。二、《掌录》的成书背景(一)《掌录》的作者作者陈祖范(1676年至1754年),清代学者,文学家。字亦韩,号见复,江苏常熟人。雍正元年(1923年)举人,同年秋,礼部会试中式,因病而未参加殿试,遂绝意仕途,闭门读书。后雍正诏书天下,广开书院,许多官员争相延聘陈祖范去书院教秦、张仪“以墨书掌”之事。《掌录》一书主要考证名义训诂,《序言》中道:“辨是非,考同异,核名实,证151民俗语言珍稀文献研究今故。”而从其题目、序言、目录及其内容又可得《掌录》为札记体之文,它并非一气呵成,而是日渐积累所得,内容丰富,却并无对其所释词条进行明确的分类,如其《序言》所说:“其中语杂雅俗意,每小大推其大要。说经为多,随时采掇,故不系于事类、事资。”陈祖范好学深思,笃论义深,其书被转相传写,因而刻于集刊行。研读《掌录》,可见作者积累之精纯。(三)《掌录》的版本《四库存目丛书》子部中保留了浙江图书馆馆藏的清乾隆二十九年的《掌录》刻本,本论文所参考的就是此版本。除此外,还有乾隆三十年其后人刊刻的《陈司业全集》,《经咫》1卷、《掌录》2卷为其中单行之本。还有光绪十七年广州局刊行的与《经咫》的合刊本。三、《掌录》中的民俗语汇研究(一)民俗语汇研究概述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民俗语汇是因民俗文化而生成的语言现象。曲彦斌教授在其《民俗语言学》一书中给“民俗语汇”作了界定:“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反映不同习俗惯制主要特征或民俗意象的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俗语,和一些江湖切口、行话、隐语等社会习俗语。”简言之,民俗语汇即语词中同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民俗语汇可看作是反映社会民族心理、语言的发展变化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的“语言文化化石”。[1]近几年来,民俗语汇的研究也受到了愈加密切的社会关注。民俗语汇材料多包含于方言词典、俗语词典、风俗词典等当中,而且一般来说,民俗语汇往往是历时的民俗语言现象,因而,考证一些古籍文献就成为研究民俗语汇的重要途径。古籍文献的记载是历史的遗存,但也不能完全迷信,在研究中应本着“实证与思辨”相结合的原则,将田野作业与传统语文学的考证同时进行,以实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同时还应对其进行定量的分析与多层面的比较,从而概括出客观的规律性事物。民俗语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有着动态的发展变化,因而我们也不能对其进行静止而孤立的认知。此外,民以外,还包含了物质生活的切入,如:富有商俗色彩的市声、职事集团的禁忌语、民间秘密语等。因而对于民俗语汇的研究,还要坚持精神的与物质的并重。(二)《掌录》中的百科性民俗语汇《掌录》为“考证名义训诂”之书,共收录词条二百六十七条,虽然所释词条不完全是民俗语汇,但是却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