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十力哲学之“本心”与“习心”探析
摘要: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以性善论为基础,汲取佛教习染论的观念,将本心与习心区别开来。他认为,本心至善,为人所先天禀有;习心则有善有恶,顺乎本心而善,逆之则恶。他还认为,本心虽可被遮蔽,但恒存而不泯没;而人之恶习非人之本有,故可转恶化善。
关键词:儒家 本心 习心
中图分类号:B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02-02
关于人性之善恶问题,历来是中国思想家所关注的核心。历史上有性善论、性恶论和无善无恶论的分野,不过性善论是主流。作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熊先生,祖述孔孟,承接宋明儒师,在道德论上也继承了性善论的传统,主张本心至善论。
熊十力心性论对于佛学和宋明理学的继承、扬弃和超越,主要表现在“本心”与“习心”“功能”与“习气”“染习”与“净习”的讨论上。
何谓本心?熊先生继承儒家融合天地万物宇宙人生为一体的思想传统,认为本心即本体,是宇宙万化之根基,万有之仁体。他说:“吾心之本体即是天地万物之本体。”[1]“盖自孔孟以迄宋明诸师,无不直指本心之仁,以为万化大原,万有之基。即此仁体,无可以知解向外求索也。”[2]这就是说,本心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但这本心不是外在于人而是可反求于己的。他还认为,本心不是个体之我的一己之心,而是宇宙万物所共有的真性,此心“实非吾身之所得私也,乃吾与天地万物浑然同体之真性也”[3]。“本心”是人与天地万物所共同具备的本体,本体的实相、实体、本性、真性。本心即是性,即是天,即是仁,即是理,即是良知,即是真宰。本心是绝对的全体,不与物相对,是宇宙的根源、人生的根据。本心是宇宙生命精神,因而不与物化,又能显现为无穷无尽的大用。熊先生认为,宇宙演化到最高级阶段是人类的出现,这是本心由隐而显的发展结果。因而,人类之本心是先天所禀有的,是本明之心。他说:“夫明几发于性灵,此乃本心。”又说:“本心只是天然一点明几。”[4]这里的“明几”是照然灵明之微动也;而“性灵”则是“心灵”。何以然?他说:“世间或不悟心、性是一,余故说心灵亦名为性灵。”[5]然而,他所说的“心灵”不是人类所独有,而是天地万物皆有之;只不过,宇宙进化到人类心灵才得以完全显发而已。另外,人类固有之本心有照明之德,是人之为人的依据,也是人身之主宰。他说:“本心者,生生不息的实体也,是人之所以生之理也,是人之一身之主也。”[6]
本心至善是熊先生道德论的逻辑起点。他很多时候直接把本心与孟子所说的“仁心”和王阳明所说的“良知”等同起来。他说:“若问何谓本心?则汝不须穷索,我责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汝即时羞恶起来,只此羞恶之端是汝良知,是汝本心,是汝生理,亦是天地之根。”[7]这里的“羞恶之端”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即“仁心”;而“良知”则是阳明思想的核心观念。这个道德论的“仁心”或“良知”是本原于宇宙大生命的。熊先生明确地说:“仁心本不限定在我之一身,实遍在乎天地万物。故仁心之动,常是全体性。”又说:“良知发动,即此明几。”[8]这就是说,本心即仁心,亦即良知。而阳明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良知是“知善知恶”。因而熊先生所说的本心就是“无善无恶”,即至善的,并且这个至善的本心是有“知善知恶”之能力的。
人禀先天本心而生,应该是纯粹至善的,然而,在现实中人心则是善恶杂芜的。何以然耶?熊先生借用并改造佛教的种子说和习染论的观念,指出人虽先天禀有至善之本心,但既成独立体后便有习心,而?心则是有善有恶的。然而,习心之善是否同于本心之至善?习心之恶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对于先天之本心而言,习心即习染之心则是后天形成的。熊先生说:“习心者,凡过去一切欲与想等,皆有余习不绝,潜伏而成一团势力,总名习心。”[9]他认为,人既成独立体之后便能连续不断地自立造作各种行为,而人之每一具体行为都留有余势,这余势潜藏于心所,便为种子;这种子投入意识界参加新的活动,便是习心。他明确指出:“凡行,从一方言,自其始发以至终了中经长劫,常在变化密移中未有暂时停住;从另一方言,行虽不暂住,而其前后密移要皆有余事发生,退藏于吾身中某种处所,亦复变动不居而潜流……此潜流不绝之余势是为习,习之现起而投入意识界参加新的活动是为习心。”又说:“凡过去一切经验都是习染。一切习染的余势,都潜伏在习藏中,成为种子。”[10]这里的“种子”是佛教的术语。在佛教中,“种子”借喻为现象生起的根据,也就是说,世间的种种行为在发生过后尚有余势潜在地存留着,并成为未来行为生起的原因,或影响未来的行为。依唯识大乘所说,种子藏于阿赖耶识中,为生出现实的原因,同时也是为现实所影响的结果,或为生出类似自身之种子的原因。在此,可以看出熊先生援佛入儒,以佛教之习染论来阐发儒家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曲线~摘要.pdf VIP
- 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培训.pptx VIP
- 【校本教材】初中音乐校本教材.docx VIP
- DB11T 555-2015 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pdf VIP
- NADCA北美压-铸协会技术标准.pdf
- ISO 3506-2-2020 紧固件 耐腐蚀不锈钢紧固件的机械性能 第2部分:具有规定组别和性能等级的螺母(中文).pdf
- 糖尿病足溃疡中医外治法专家共识.pdf VIP
- 四象限法则培训.pptx
- 增删诸脉指法主病29脉.doc VIP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及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