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许四海:江南壶痴,痴心不改
素有“江南壶痴”雅号的许四海,每年都要根据十二地支做一件紫砂生肖雕塑,到今年,正好满一轮。己丑年,中华老字号恒源祥一举收藏了许四海十二件紫砂生肖雕塑,在上海收藏界被传为美谈。
喝茶、聊天、赏壶,是朋友到百佛园后的规定节目。这里的环境非常好,光是树木就栽了数千株,四季常青可不是一句空话。但大家急着要观赏的,当然是许四海自己的作品,还有他收藏的宝藏。
初试牛刀,用汤匙挖了一把壶
“江南壶痴”的雅号,原是朋友们送给他的,形容许四海对紫砂壶收藏的迷恋和在创作实践上的执著追求。
许四海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紫砂陶艺家。上世纪80年代初,许四海从广东空军部队转业回上海,在公用事业学校任干部,业余时间就琢磨着做紫砂壶。但紫砂壶这个东西,看上去容易,做起来相当难,有特定工艺流程和100多件专用工具,想无师自通几乎不可能。
他的第一把壶是用汤匙挖出来的,然后拿了这把别出心裁的处女作去请教沪上大画家唐云。唐云是个爱壶人,在几十年的丹青生涯中收藏了许多紫砂壶,包括好几把国宝级的曼生壶。他见到许四海的处女作并没有露出讥讽的神色,而是鼓励他:“中国的科长有千千万万,但出色的紫砂艺人不多,你不要当科长了,就做紫砂壶吧。”
听了唐云先生的话,许四海停薪留职,去宜兴寻访名家、拜师学艺,并参与了紫砂二厂的创建。几年后,许四海正式拜唐云为师,画画写字,读了不少书。不久师徒俩还合作了一把,由许四海根据唐云设计的图纸做壶,唐云在生坯壶上题诗作画,再请名家镌刻后入窑烧成。这种壶被人誉为“云海壶”,是文化人竞相收藏的宝物。作品完成后,绝大多数都给了唐云,许四海自己只留下一把作为纪念。
在大师的引导下,许四海制作的紫砂壶及紫砂雕塑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评比活动,屡获大奖,享誉海内外。
囊中羞涩,脱下毛衣换老壶
其实,上世纪70年代许四海在广东空军部队服役时,就开始收藏壶具了。为了购藏一把前代名家的紫砂壶,他常常不惜节衣缩食,甚至倾尽囊中所有。
有一次许四海从朋友那里看到了一张西晋青瓷虎子的照片,一眼认定是遗世珍宝。这是安徽一个老农在田头掘沟时偶然发现的,拿回家后洗干净自己用了。于是许四海当晚租了一辆车赶到安徽,但那个农民已经卖给了“跑筒子”的古董贩子,于是许四海再折回江苏溧阳,出高价从贩子手里买了下来。
虎子从两汉和魏晋六朝起流行,是常见的随葬品,在民间就是夜间使用的溺器,俗称夜壶。许四海收藏的这件虎子,整体造型就是一头蹲着的老虎,双目炯炯有神,兽体胖肥浑圆,像一只蚕茧,四肢弯曲向前,似乎随时都会一跃而起。上海博物馆的专家看了之后,认为超过了上博的藏品。
还是在当兵时,有一次许四海看到一个地摊上摆着一把旧紫砂壶,壶面上刻着一老翁在树下悠闲地读书煮茶,从印章上判断像是清代雍正时的遗物。摊主索价五百,许四海掏空口袋也没掏出那么多钱,情急之下,摘下手表塞到摊主手里。但摊主还是觉得不够,许四海急了,扯开军装脱下太太为他新编织的毛衣往地上一扔,拿起壶就走人。
金石为开,大亨壶得偿所愿
当然,许四海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镇馆之宝―大亨壶的获得。1986年,在宜兴创业的许四海从朋友处得知当地有一户潘姓人家想出手一把邵大亨的旧壶,这把壶原来是邵大亨为潘家先祖特制的,准备当做传家宝传于子孙的。
许四海立即与潘家接洽,对方毫不客气地开价三万元。当晚,许四海就请来宜兴的上海朋友赶回上海向太太要钱,第二天再返回宜兴。谁想许四海兴冲冲地再次来到潘家,潘家又毁约了,原来他们想等港台客人来问价,以便卖个高价。可是来了几拨客人,都嫌壶价太高,没能成交。而许四海为了得到这把壶,三天两头往潘家跑,嘘寒问暖,送些生活用品,磨蹭了半年,终于如愿以偿。
30多年栉风沐雨的寻访,使他拥有了几百把从明清宗师到当代巨匠的紫砂壶,加上从仰韶文化到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历朝的各种材质和器形的壶具的拱壁,构成了一部相当完整又蔚为壮观的中国壶具史。13年前,他将中国第一个私人壶具博物馆建在上海市兴国路上,这个中国唯一的壶具博物馆为色彩斑斓的海派文化添上了一笔瑰丽绚烂的重彩。
2001年金秋时节,四海壶具博物馆新馆在绿树红花中落成,在这幢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里,几百件珍贵壶具按国家博物馆陈列方式展出。馆厅中央还有一尊唐云先生的半身铜像,许四海天天揩拭铜像,就像向老师汇报成绩。
七八年来,这个博物馆接待了无数陶艺爱好者以及外国游客,许多对陶艺一窍不通的人在此转了一圈后,从此成了紫砂迷。2004年6月,四海壶具博物馆在中国收藏家协会等主办的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中被评为“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之一。
茶禅一味,百佛含笑佑中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