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约阿希姆在中国
近代小提琴发展史上出现过德奥学派、法比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小提琴艺术进入中国已逾百年,这些学派有没有引申到中国?薛苏里堪称中国小提琴界的一颗北方之星, 2016年12月23日在哈尔滨音乐厅的一台“薛苏里小提琴独奏专场音乐会”,让我们从“回归的琴声”中听到德奥学派约阿希姆的中国支脉。
老柴小提琴协奏曲――百年响
音乐会上,新启用的哈尔滨新音乐厅首先响起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歌剧都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情结,他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同样蕴含着俄罗斯的民俗。然而这部旷世之作的问世却是一路坎坷。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宗师奥尔认为不适合演奏,欧洲乐评界的无冕之王汉斯利克更认为音乐 “臭不可闻”,独奏小提琴是“生拉硬拽”,然而当人们发现了它蕴含巨大音乐价值后,无数的小提琴家们竞相将它列入保留曲目,而奥尔也将此曲作为他学生的必学课程。
说这部作品是“生拉硬拽”,是因为在德奥音乐的均衡感一统欧洲乐坛的 19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任由旋律线的飞舞,音乐尽管优美、乐思尽管深邃,却没有顾及或是不屑顾及当年小提琴演奏习惯、当年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否能够胜任。薛苏里对于和弦演奏的控制非常得力,弓法的衔接平稳有度,转调能够“移步不换形”,展现了柴科夫斯基音乐中那大大逾出了维也纳乐派规矩方圆的俄罗斯狂野的呼唤、奔放的性格,并且在抒情与哲理之间、民俗的野性与宫廷的典雅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构架,从而消除了“生拉硬拽”的局面。有着百年交响乐传统的“音乐之都”哈尔滨与俄罗斯音乐有着很深的因缘际会。这里曾经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在远东的厚土,奥尔的几位大弟子如埃尔曼、海菲兹、秦巴利斯特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在20世纪之初,这部伟大的协奏曲就多次在这里响彻。这次薛苏里演奏这部旷世杰作,成为一次“百年回响”。
肖斯塔科维奇小提琴协奏曲――李德伦之托
肖斯塔科维奇《 A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堪与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相提并论,“一定要将这部协奏曲拿下来”是薛苏里赴美临行前,中国交响乐事业奠基人李德伦大师的嘱托。到美国后,薛苏里将这部作品练成了拿手曲目,酣畅淋漓地发挥出自己的艺术特色。薛苏里曾于 2006年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该曲,圆满完成了大师生前的心愿。薛苏里出国前正是这个乐团的首席。当晚的音乐会上,薛苏里演奏了第四乐章“滑稽舞曲”。开始独奏小提琴的独白,薛苏里分寸感非常强烈,乐句间恰到好处的“留白”正是戏剧性张力所需。展现了肖斯塔科维奇安排的华丽的小提琴技巧,跳动的舞蹈性节奏间或出现一种“丑角”的无奈。连续不断的柱式和弦犹如古希腊神庙的多立克廊柱。
薛家父子与明日之星们的小提琴金曲
在哈尔滨的音乐生活中,薛苏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77年,年轻的薛苏里在青年宫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民族小提琴经典首次在哈尔滨奏响。在这次的音乐会上,薛苏里再次演奏《梁祝》的“化蝶”一段,与法国作曲家马斯涅唯美的《沉思》一道展现了薛苏里的抒情功底。炫技而又热情奔放的吉普赛风味的《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兼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薛苏里呈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迷人色彩:高把位、双音、和弦、滑音、人工泛音、左手拨弦、跳弓、连顿弓等高难度技巧,如入无人之境。薛苏里在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同样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父亲薛澄潜改编的小提琴曲《赞歌》和《乌苏里船歌》。薛澄潜,这位从边疆农垦战线走出来的小提琴家,遍地桃李,并创作了一大批小提琴曲,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具有小提琴化的特色,与20世纪 70年代产生自上海的“红色小提琴经典”遥相呼应。其中《赞歌》《乌苏里船歌》对调性、和声、节奏,对表现手法都进行了最大化的丰富。《赞歌》开首的蒙古族长调,改编为精致的复调段落。《乌苏里船歌》将原作序唱的和声解析与重构,发展为一段恢弘的华彩乐段;两曲成为小提琴金曲。薛苏里正是出生在父亲当年战天斗地的乌苏里江流域,其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这两曲是与哈尔滨少儿小提琴艺术团共同演奏的,这个乐团是他父母创办的,孩子们就是冰城的明日之星,现已是哈尔滨的一项文化品牌。薛家父子两代人的艺术传承,铸就了哈尔滨小提琴艺术领域的一片夺目光彩,成为哈尔滨人的骄傲,也成为中国小提琴界的一段独特佳话。
约阿希姆在中国也有传人
从这段佳话,我还想到薛苏里身上所形成的一个现象。在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中,是德奥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 ?约阿希姆(1831-1907)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演绎为经典,并协助勃拉姆斯完成了小提琴协奏曲。在哈尔滨,幼年的薛苏里从父亲薛澄潜那里打下了坚实的小提琴演奏基础,后入上音师从窦立勋教授。窦立勋教授是工部局交响乐团德籍犹太裔小提琴家卫登堡的学生,而卫登堡是约阿希姆的学生,因此窦立勋是约阿希姆的第三代传人。薛苏里后来留学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