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18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VIP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18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秋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18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1.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片面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即先进攻城市再由城市领导农村,没有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革命道路,故选C项。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 2.《秋收起义暴动歌》中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主要是指 A.起义军占领了大城市长沙 B.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山区进军 C.大规模开展了土地革命 D.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解析 秋收起义攻打大城市长沙没有成功,A项错误; 起义军转向农村,成功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项正确; C项是建立根据地之后的行动,和秋收起义无关; D项是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 3.1929年毛泽东写了一首词描述当时的革命形势: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红旗指的是八一军旗 B.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C.当时正在搞土地改革 D.当时正在进行中原大战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 1 2 3 4 5 6 材料描述的应该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情景,并且这种“工农武装割据”已经越过汀江到达龙岩上杭,即这种“工农武装割据”已经形成了燎原之势。八一军旗是后来为了纪念南昌起义而使用的,不是在1929年,排除A项; 土地改革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时间上不吻合,排除C项; D项中原大战发生于1930年。 4.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 1 2 3 4 5 6 题干中这首红歌是描述当时闽西苏区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以及支援红军的情景。这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土地革命的体现。根据地土地革命的进行,使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建设以及武装斗争进行。故B项符合题意。 5.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第五次反“围剿”,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实力强大 B.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加剧 C.红军的武器装备落后 D.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指挥 解析 第五次反“围剿”时,指挥红军的是博古、李德,其执行的“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D项。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毛主席稍后作了重要发言。……批驳了博古为自己作辩护的观点。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会上直接被批判的是博古。批判博古,实际上就是批判李德。因此,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别人都是围着长桌子坐的,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完全像是处在被告席的地位上。别人发言时,我把发言的内容一一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1 2 3 4 5 6 (1)博古和李德在遵义会议上为什么会遭到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批判? 解析 需要结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开始时遭受的损失来分析。 答案 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犯了“左”倾错误,给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2)在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后,遵义会议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解析 需要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回答,从军事、组织方面的决定进行总结。 答案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3)遵义会议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解析 要从对党、红军及中国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回答。 答案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文档评论(0)

pengyou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