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书院的发展

宋代书院的发展 宋代书院的兴衰--兼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发展两次循环 袁征   书院是五代时期开始出现的教育机构。目前学术界对书院的情况还研究得不够清楚,对书院教育的发展更缺乏规律性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宋代书院的发展过程,并试图以此为出发点,简单勾勒从五代到清朝书院发展的基本线索。   书院在宋代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  宋代书院教育的萌芽时期   以教育为基本职能的书院是在宋朝建立之前不久才出现的。五代时期(907--960),连年的战争和动乱破坏了大批学校,因而一些信奉儒家教化理论的人建立起书院,以弥补学校数量的不足。这时书院很少,都以培养学生参加科举为基本目标,同一般学校并没有太大区别。关于五代时期书院教育最清楚的记录见《范文正公别集》:窦禹钧先后担任州郡支使判官和后周户部郎中。他在自己家的南面建立一所书院,有40多个房间,藏书几千卷,聘请儒士任教。他的5个儿子都在这里学习,另外不论相识与否,任何有志于学的人都可以到这所书院读书。窦禹钧为贫穷学生提供费用。结果他的儿子全部科举及第,这所书院的许多学生后来都成为重要官员:凡四方之士,由公之门登贵显者,前后接踵。   宋代书院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太祖朝(960-976)至仁宗朝(1022-1063)前期。这是宋代书院教育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五代书院发展的延续。这时中央和州县学校非常萧条,书院的数量也很少,全国大致先后出现过10所左右。 这些书院的情况都很不稳定,兴废不常。   先看官办书院。五代时期,两位僧人在岳麓山下建了一所儒学。宋太祖开宝九年 (976),知潭州朱洞和通判孙逢吉加以扩建,兴办了岳麓书院,有5个教室和 52个房间。 不久,二人离去,继任的地方官不予支持,诸生逃散,六籍散亡,书院很快就停废了。 过了20年左右,李允则知潭州,在咸平二年(999)重建了这所书院,招收学生60多人。咸平四年(1001)三月,朝廷批准李允则的要求,赐予岳麓书院儒家经典和注疏,以及《史记》、《玉篇》、《唐韵》等书籍。书院需要这些经书、史书和韵书,说明它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经学、策论??诗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参加科举。这时全国学校教育十分萧条,因而岳麓书院显得很突出。作为支持文教的一种姿态,真宗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召见了书院山长周式,授予他国子监主簿的官衔,以示表彰。这个官衔并不是周式的实际职务,而只表明他的俸禄和在官员队伍中的地位。周式带着这个官衔继续担任岳麓书院的山长。   五代十国升元时期(937-942),南唐政府在庐山白鹿洞办学,叫白鹿国庠,由精通经术的教师任教,并拨给良田几十顷,学生常有几百人,都享受丰裕的伙食。开宝八年(975),宋朝攻灭南唐,白鹿洞还有学生近百人,宋朝没有接管,于是这所南唐的官办学校变成了私学。因为这时书院是不列入地方学校系统的教育机构,所以白鹿国庠改称白鹿洞书院。太平兴国五年(580),洞主明起提出把书院交给政府。六月,朝廷加以接管,于是它又恢复了官办性质。宋朝任命明起为褒信县主簿。这也只是一个表示等级的官衔,而不是实际职务。县主簿同岳麓书院山长获得的国子监主簿地位相差非常远。这时宋朝社会比较稳定,政府不重视教育,收走了书院的耕地,却不给它任何帮助。白鹿洞书院无法继续提供膳食,学生纷纷离去,校舍逐渐倒塌,书院不久就停办了。   再看私立书院。这时的私立书院有两类。一是士人建立的,由创办者亲自执教。这类书院经济条件往往比较差,规模不大。例如真宗时期(997-1022),侯遗在三茅山开办茅山书院,自己设法为学生提供膳食。天圣二年(1025),朝廷批准地方官的请求,赐予这所书院庄田三顷,以解决学生的食粮问题。   第二类是富家大族办的书院。南康洪氏是一个几代聚居的大家族。他们修建雷塔书院,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并为学生提供丰裕的伙食。竹简韦编,将敌秘书之富, 厨廪益丰,弦诵不辍。据说一次科举,这所书院的学生及第的超过10人。   综合史籍的记载,我们看到,在北宋前期的80多年,书院还是新出现的教育机构,朝廷还没有加以控制。官办书院和私立书院旗鼓相当,官办书院教师的名称和地位都不一致,所有书院都根据科举的需要设置课程,在教学上并没有明显的特色。 二、  宋代书院教育的沉寂时期   宋代书院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仁宗朝(1022-1063)中期至高宗朝(1127-1163年)。这是宋代书院教育的沉寂时期。 仁宗朝中期,社会矛盾激化。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把教育视为控制人民的工具。于是,学校又受到重视,州县学大批涌现,而各地书院则迅速衰落。中国古代早就形成了完整的地方学校系统,而书院这时出现不太久,还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在当时人眼里,各地应该有州县学,却不一定要有书院。因此,官府将一些书院改成州学。例如景三年(1036),朝廷批准衡州建学.当地政府就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