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本史料资源打造高效的高三历史课堂.doc

充分挖掘课本史料资源打造高效的高三历史课堂.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分挖掘课本史料资源打造高效的高三历史课堂

将教科书“材料”高效导入高三历史复习课堂 ————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 这两年来浙江省高考卷考查的基本上是学科主干知识,许多试题可以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类似或现成答案。但是就我校学生来看,高考历史分数并不理想,平均分大致在50分左右,反思发现,高三复习时对于课本的解读挖掘不够,学生即使对某些知识点相关知识倒背如流,仍然是不求甚解,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仍然欠缺。那么如何在回归课本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呢?本人尝试运用教材材料教学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本中的材料可分为三类: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文字材料一般以“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学习思考”“史学争鸣”还有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的形式呈现,图片和表格材料则穿插于课本正文之中。材料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就首先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高三复习如何选材才能高效辅助课堂教学呢?本人认为应该依据高考考纲和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紧扣考点选择材料,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设置探究性问题,带动学生对于课本考点的理解和挖掘。 《伟大的抗日战争》这一课所有的材料共有19则,选择的空间很大。高考考纲要求掌握“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那么这一课就有两大考点:一是日军的侵华罪行,二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关于日军的侵华罪行,则包括其军事侵略,屠杀政策,使用生化武器等。关于这一考点课本中有如下材料: 文字材料: 知识链接 日本局部侵华大事记 193l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侵占整个东北。 l932年3月,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蚕食,觊觎华北门户。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5年,为分离和蚕食华北,日军制造了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图片材料: 表格材料 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 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汉奸头目 “满洲国” 1932年3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1939年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1940年3月 南京 汪精卫 结合这些材料,可设计如下问题: 1.日本侵华从1931年至1945年,持续了将近15年,请阅读“知识链接:日本局部侵华大事记”,并结合课本知识,尝试做一份完整的日本侵华大事年表。 2.阅读课本“日本报纸刊登的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的报道”及“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分布图”,结合所学内容,回答:“日军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3.阅读课本“日军侵华期间扶植的主要傀儡政权简表”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在沦陷区,日军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维护其统治? 以上设计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考查的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答案基本上可从课本里获得,学生以此种形式回归课本,印象深刻。 关于第二大考点: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细化考点如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抗战的胜利及其意义。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课本相关的材料有9则之多,以考点“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为例,选取课本中如下两则材料: 并设计问题如下: 1、阅读课本资料卡片“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洛川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2)在此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3)列举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史实? 此题第一问考查涉及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略等知识点,需要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归纳。第二问则可直接从材料中获取答案,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第三问则考查的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史实,学生需要理解材料中洛川会议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正确答题。 2、阅读课本“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此图所绘形势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出现的?(2)此图所反映出当时中国国内有哪几种政治势力?其中哪些是为人民所承认的合法的政治势力?(3) “敌后抗日根据地”中的“敌后”主要指哪些地方?(4)“敌后抗日根据地”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最终结果如何? 此题是比较典型的地图阅读题,考查到的课本正文知识不多,基本上是在引导学生如何分析理解地图,同样也需要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运用。 关于“抗战的胜利”这一考点,可选取课本中的材料三则,并设计问题如下: 1、阅读课本“投降仪式”图片,回答:此场景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2、阅读课本“资料卡片:中国的抗战拖垮了日本”以及“知识链接:华侨支援抗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此两道题目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