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ppt

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

我们班来了一名新同学 授课教师:吴庆 民族: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广义:指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各种人们的共同体。有时也指多民族国家的总称,如“中华民族” 狭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杜尔伯特蒙古自治县 杜尔伯特大草原:在辽阔、美丽的杜尔伯特大草原上,有一个驰名中外,令人神往的好去处,这就是连环湖旅游度假区。它犹如一处世外桃源,清新而又自然,又如一串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浪翻滚的草原上,闪闪生辉,为草原带来了无穷的活力与生机。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黑龙江的民族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在全国的56个民族中,除了门巴族、拉祜族外,黑龙江有54个民族 全省有一个民族自治县,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70个民族乡镇,包括23个满族乡、20个朝鲜族乡、7个蒙古族乡、3个达斡尔族乡、5个鄂伦春族乡、1个鄂温克族乡、3个赫哲族乡、8个联合民族乡:920个民族村 ——民族曾是兴安岭上的狩猎人 ——民族曾是三江边上捕鱼人 ——民族曾是草原上的放牧人 ——民族曾是平原上农耕人 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锡伯族 达斡尔族 蒙古族 满族 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鱼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标志。用胖头、鲤鱼等皮制成衣裤、靰鞡、腰带、绷腿、围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欢穿大襟长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裤子多用怀头或哲罗、狗鱼皮制成,腰上端为斜口。妇女的裤子多为齐口并镶有或绣有各种花边。男女都穿鱼皮靰鞡,以适应狩猎或捕鱼。制做鱼皮服饰,先将鱼皮剥下晒干,然后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复捶打、揉搓,直至柔软,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鱼皮服饰不仅面料为鱼皮,连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线。鱼皮服饰具有抗寒、抗湿、耐磨、防水、美观等特性(注:靰鞡音同兀拉,亦做乌拉) 蒙古族 满族 满族(满文:拉丁转写:Manju),全称满洲族,之前亦称为满民、满人、旗人等,满族旧称女真,后改名满洲族。 * * 黑龙江省唯一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牧业基地县,大庆市属县。位于省境松嫩平原西南部。面积6008平方公里,人口22万。 县府驻泰康镇。 向为蒙古族杜尔伯特部游牧活动地区,清设杜尔伯特蒙古旗。光绪三十年(1904)放荒开垦至今。县境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50米左右,嫩江纵贯西境。本县是省内积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沙质土较多地区,是黑龙江省最大的花生产地。 杜尔伯特蒙古风情园 “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  鄂伦春族在游猎生活中创造了狍皮服饰文化,无论衣服鞋帽,还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为原料。鄂伦春族的服装以狍式为主,男女冬季皆穿长袍,女袍长及脚面,两侧开衩。皮帽用狍油皮头皮精制而成,制作时,把耳朵割掉,换上狍皮缝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镶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猎人戴在头上,不仅防寒,还可伪装自己,诱惑野兽。女帽镶有花边,顶端缀着红绿线穗。鄂伦春人的装饰和服饰染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皮狍的开衩处及手套上多喜欢用红、绿、黄色缝绣出色彩艳丽的花纹图案。年轻人穿用的衣服、裤子和手套,多用柞树煮水揉染成黄色。 蒙古人自称“蒙古”(Mongol)。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