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_河流及其地质作用.pptVIP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_河流及其地质作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_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三角洲沉积 河流在入海(湖)口处形成的△形沉积体。 成因:河口处流速骤减,产生沉积;电解质中和,胶体沉淀。 特征:以碎屑物为主,具有明显的“三层结构”。 第六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河流通过长期的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是河流衰老的过程。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变化,河流获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去均夷化作用。 地壳的升降运动: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或者海平面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使下蚀作用增强。 气候变化:由于干燥转为潮湿,水流量增加,河流加速下蚀。 1、去均夷化作用形成的原因: 深切河曲 河流重新下蚀速度适当,原有河弯不受破坏而继承下来,致使河曲深深刻入基岩之中,这种河曲称为深切河曲。 * * 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四大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是源自各自的“母亲河”。 河流是陆地上最为活跃的地质营力,它改变着地球的外部形态,并将大量风化剥蚀产物带入海洋。 第一节 河流概述 一、片流、洪流与河流 1、片流与坡积裙 1/3的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会沿着自然斜坡均匀流动、形成流速小、水层薄,无固定流向的网状细流,称为片流。片流搬运物质在山麓堆积形成坡积物,坡积物形成一种覆盖斜坡的裙装地形,称为坡积裙。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在沟槽中汇聚,水量增大,水层增厚,冲刷力增强,片流随即转化为线状水流,即洪流,洪流常在山区冲刷出显著的冲沟,最后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冲出沟谷后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3、河流 切割较深的冲沟,当有充足的补给水源时变称为永久性的水流,称为河流。 河流的动能: E=1/2×QV2 Q为流量,V为流速 15,300 2,527 3,680 980,000 恒河 1,400 3,690 2,390 1,360,000 伏尔加河 6,000 4,400 5,320 2,490,000 勒拿河 3,200 4,350 3,550 1,850,000 黑龙江 39,000 4,630 14,140 3,820,000 刚果河 4,700 5,540 6,100 2,580,000 叶尼塞河 26,800 6,380 9,600 1,800,000 长江 4,900 6,020 5,800 3,220,000 密西西比河 5,000 6,600 840 2,900,000 尼罗河 27,900 6,400 69,300 6,150,000 亚马逊河 水能蕴藏量 (万千瓦) 干流总长度 (公里) 多年平均径流量 (亿立米)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河流名称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河床的侵蚀、破坏作用称为河流侵蚀作用。 一、侵蚀作用方式: 冲蚀作用: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对于河床的破坏作用。 磨蚀作用:河水携带的砾石和砂石对于河床的磨损作用。 溶蚀作用:河水将易溶的矿物和岩石溶解,从而对河床产生破坏。 二、侵蚀作用的类型: 1、下蚀作用(底蚀):流水对河底岩石进行侵蚀,使得河床降低,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下蚀原因: 流水的垂直分量作用于河床。 流水携带的砾石、砂石跳跃、碰撞,对河底产生侵蚀。 涡流作用使得砾石像钻头一样作用于河底,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河流下蚀作用在瀑布处最为显著。 下蚀作用的结果是引起河流的向源(溯源)侵蚀, 向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它使得许多相互分割,规模较小的流水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水系,每个水系都有自己固定的流域,流域之间由分水岭相隔。 向源侵蚀使一条河流交切另一条河流,将其上游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现象。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夺水的河流称为被夺河,被夺河下流称为截头河。 下蚀作用的极限——侵蚀基准面: 当河床趋于接近其注入水面的高度时,河水失去了足够的势能差,这时河流下蚀作用趋向中止,因此,注入水体的表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海平面是入海河的侵蚀基准面;而不入海的河流,以其最后注入的平面称为其局部侵蚀基准面。 2、侧蚀作用(旁蚀):流水对河床两岸岩石进行侵蚀,使得河谷加宽或使河道左右迁移的过程。 侧蚀原因: 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产生的单向环流。 科里奥利效应的作用:北半球运动水体偏向前进方向右侧,南半球则相反。 侧蚀作用的结果——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凹岸越凹,凸岸越凸。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另外一个结果使使得河道向下游方向迁移。 洪泛平原 自由河曲 牛轭湖 Channel moves in direction of cutbank Pointbar advances as crossbed drapes 自由河曲与牛扼湖的形成 3、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河流在运动过程中通常是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同时进行的,只是在不同的河段表现出强度上的差异: 河流上游:地形起伏大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