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某实业有限公司屠宰鸡项目环评书3
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
PAGE
3
区域环境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自然环境概况
3.1.1 地理位置
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鹤壁地区南部,地处海河流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5°30′05″~35°48′26″和东经113°59′23″~114°17′54″之间。东临淇河与浚县共水,西依太行山与林州市共山,北与鹤壁市郊区毗邻,南接新乡卫辉市,总面积591km2。淇县县城位于县区东南部,西距京广铁路5km,南距省会XX128km,北距首都北京567km。
本工程厂址位于县城北约7km的高村镇思德村,厂址东紧临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厂址地理位置见附图1。
3.1.2 地形地貌
淇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肘山腋水”是淇县的地形特点。以京广铁路为界,西和西北部为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东和东南地区为平原和零星泊洼。本工程厂址位于平原区。境内各种地貌类型及分布情况见表3-1。
表3-1 地貌类型及分布一览表
序号
地貌类型
分布区域
分 布 情 况
1
山地
县境西部、西北部
相对高度多在100~600m之间,山地总面积247km2,占全县总面积41.8%
2
丘陵
京广铁路至太行山东坡,淇水与沧河之间
成南北走向,长方形,面积150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5.4%
3
平原
京广铁路东侧与泊洼之间
属冲洪积平原,面积14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4%,海拔70~80m
4
泊洼
县区东南部
地势低凹,海拔63.8~75m,北窄南宽,面积5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8.8%,为豫北主要泊洼区之一
3.1.3 地表水资源
淇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较好,但空间地域分布不均,可利用部分不多。据统计,全县年平均降水总量为4.1亿m3,除蒸发入渗外,年径流总量为8437.1万m3,平原泊洼区可利用径流总量为1306万m3,仅占径流总量的15.5%。
淇县地表水系属海河流域,全县地面径流除蒸发入渗外,均经共产主义渠、卫河汇集于海河后入渤海。
全县主要河流15条,总长222.9km,其中界河4条,总长56.7km;内河11条,总长166.2km。泊洼区另有排水沟773条,总长195km。主要的地表水体为折胫河、思德河、共产主义渠,其中折胫河、思德河均发源于县境内,思德河在县境内东石桥村附近汇入折胫河,但由于无自然径流进入,思德河现已干枯,折胫河先后接纳了淇县铁西工业区废水和淇县城区污水,在境南南大李庄入共产主义渠,其具体概况见表3-2。
表3-2 淇县主要河渠情况一览表
名 称
发源地名
流经地名
汇流情况
流域面积(km2)
长度(km)
泄洪量
(m3/s)
总流域
境内
总长
境内
淇 河
山西陵川
辉县、林州、鹤壁
北小河口村入卫河
2210
175
919
45.5
800
共产主义渠
武陟秦厂
武陟、获嘉、新乡、卫辉、淇县、浚县
浚县淇门入卫河
245.5
2
197
6
92.5
思德河
臭水沟
黄洞、庙口、高村、桥盟、西岗五乡
东石桥村入折胫河
402
402
41.5
41.5
27
赵家渠
小春花村
东石桥村入思德河
51
51
20.5
20.5
7.9
折胫河
泉头村
太和泉
桥盟、城关、北阳、西岗四乡
南大李庄入共产主义渠
100
100
19.8
19.8
上游8.6
下游60
3.1.4 地下水资源
淇县的山区多石灰岩地层,地下水属岩溶裂隙水,东部平泊区属第四系松散层空隙。地下水总流向为西北向东南,局部向东,总的特点是:储量丰富,水质好,但近几年来由于超量开采,且降雨减少,补给量不足,地下水位有明显下降趋势。
境内地下水按区域可分为极强富水区、强富水区、一般富水区、山丘平水区和贫水区,共有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约1万亿m3,工程所在地属一般富水区,岩性为粘土、亚粘土、砂砾层,地下水埋深约15m左右。
3.1.5 工程地质
淇县在新华夏系华北坳陷区西部和太行山隆起的东南边缘,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西部山区:构造以断裂为主,有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新华夏系四种构造体系区25条断层。
东部平面:断裂构造被800~3000m厚的新生界堆积地层覆盖,形成了境内广阔的平原地带。
根据钻探记录和土壤分析结果,地层自上而下分布为:耕土层、粘土层、粉质粘土层、卵石层、粉质粘土层。
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淇县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3.1.6 气候气象
淇县地处北温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根据多年监测资料,淇县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见表3-3。
3.1.7 土壤
淇县土壤总面积72万亩,分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七个亚类、14个土属、32个土种。厂址所在区域土壤大部分为褐潮土,另有立黄土,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