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N 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TN 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PTN 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射阳县供电公司 224300) 摘 要:随着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通信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 SDH/MSTP 传输体系由于其基于 TDM 内核的通道复用技术制约电力通信网向 IP 化、宽带化、业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基于 IP 的 PTN 技术正好迎合了电力通信网发展的新需求。PTN 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逐渐取代 MSTP 成为新一代主流传输技术将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PTN;电力通信网;IP 传输;信息化 电力通信网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电力企业的重要基础。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以及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生产和管理信息逐渐多元化,并向着 ALL IP 的方向演进。在传统的 SDH 通信传输体系中,基于 2 Mbps 的基本业务单元是以固定的电路时隙复用和交换的方式实现业务传送的,而建立在 SDH 传输平台上的 MSTP体系虽然具备多业务承载能力,但是这种基于 TDM内核的技术使其在承载 IP 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配置复杂,并且灵活性也较差。为了实现对上层业务的高效承载,有必要建设新一代的多业务传输平台。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输网)技术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电力通信网发展的新需求。PTN 是面向分组的通用交叉技术,它继承了 SDH/MSTP 传输网的诸多优点,如良好的可扩展性、丰富的操作维护功能、快速的保护倒换等,同时还增加了更适合数据业务传输的特性,如分组交换、统计复用、采用了面向连接的标签交换、分组QoS机制、灵活动态的控制面等。PTN技术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 ;点对点连接通道的保护切换可以在50毫秒内完成,可以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 理想的分组传输网是一个适应业务融合与网络转型需要的网络技术,业务全 IP 化发展推动网络融合,对承载网络来说需要使用一张统一的传输网来承载不同的应用,而建立这样的融合网络的关键在于有一种理想的传输平台。该平台应具有以下的特性:有效支持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交换网的过渡,特别是IP传输;集数据、电路和光层传输功能于一体;提供快速多业务交换功能;具有光的透明性,适应各种将来可能出现的协议和业务 ;具有拓扑灵活性,可快速扩展业务,符合网络转型的趋势;网络的链路容量和节点数可以不受限扩展;采用统一的交换层管理,可实现与现有的传输网络互联互通;统一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提高网络可用性,实现快速故障定位。目前存在两种技术在面向连接、可扩展性和可管理等运营级特性上具有成为 PTN 候选技术的潜力,它们分别是基于面向连接的包传输 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运营商级以太网传输技术)与基于面向连接的包传输技术 T-MPLS/MPLS-TP(Transport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 Transport Profi le,传送多协议标签)。PBT 与 T-MPLS技术都能提供类似 SDH 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提供标准的面向连接的隧道,区别主要体现在数据转发、保护、OAM 的实现方式不同。在选择这两种技术时应考虑现有网络结构和管理模式,如图 1 所示 图1 PTN 技术演进过程 PTN 设备组网时,应考虑电力通信网的特点,采用分层结构。对于地区级网络结构来说,可分为三层,即接入层、汇聚层、骨干层。接入层采用双节点星型接入的拓扑结构。汇聚层采用双节点挂环的结构,预防汇聚层节点与骨干层节点单节点失效风险。骨干层不再建环形系统,而是通过 GE 或 10 吉比特以太网链路将相关汇聚层节点直接相连。同时,在每个骨干机房配置两套大型 PTN 设备负责本机房业务设备端口的接入以及业务的调度,并实现安全分担,如图2所示。 图2 电力数据网拓扑图 为确保电力通信网安全可靠运行,要求通信网络必须具有高效、全面的网络级保护能力,能够针对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保护机制。PTN 网络保护技术主要有线性保护(1+1 和 1:1 保护)、环网保护等。基于 MPLS 隧道的线性保护中,1+1 保护模式配置两条同时使用的通道,由宿节点决定采用哪条通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