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操VS刘备
曹操VS刘备
曹操VS刘备
一,曹操出仕 公元175年(熹平4年)
这年,曹操20岁,刘备15岁。
曹操“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官级不高,但那是主管半个京城治安的要职。上任数月,就把当红太监蹇硕的叔叔给杀了。从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足见其胆识和工作业绩。曹操的爷爷本就是宦官(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袁绍就曾骂他为“赘阉遗丑”。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当政。当时正值宦官当权,若想升官发财,曹操理应凭自己的身世投靠宦官集团。但曹操始终是反对宦官弄权的。
刘备“师事卢植”,估计没学几天,混个文凭而已。母亲“贩履织席”供他读书,而“先主不甚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实在是朽木不可雕也!看来他的老师卢植当时是不怎么喜欢他的。东汉时期的士人出仕主要是举荐和征辟,卢植显然是没有举荐刘备。可能是举荐了他的同班同学公孙瓒吧。
在曹操因才学出众被举孝廉,开创自己的事业时,刘备因“不甚读书”还在到处游荡。
二,黄巾起义前期 公元176(熹平5年)至公元184年(中平元年)
曹操因治理京都治安成绩斐然,“于是共荐之,故迁为顿丘令”。后来妹夫出了点事,“从坐免官”。但因他“能明古学”,又“征拜仪郎”。当时宦官当权,曹操多次上书,直斥时弊。宦官也好,外戚也好,曹操全不附会。行事光明正大,先天下之忧而忧。实在令人钦佩。曹操虽然不畏强权,敢说敢为,但他并没犯左派幼稚病。应该说还是比较讲斗争策略的。在连续上书后,曹操“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这时他对腐败无能的朝廷开始失望了。失望后的曹操,并没灰心丧气,而是转头做实际工作。百折不回的精神在他以后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尤为明显。
刘备大概继续游手好闲,这段时间,没有什么活动的记录。假如真做了些许好事,那一贯坚持蜀汉正统的史家还不吹得天花乱坠呀?史书常说刘备少年时,“好交结豪侠”,但我们并没见到一个比关,张还早的朋友。
到公元184年,刘备24岁;曹操29岁。(《三国演义》说当时刘备28岁,似有误)
这几年,曹操在官??几经沉浮。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仍然看不出刘备做了些什么。书,应该是没有再读了,因为卢植似乎早就到京城为官了。
三,黄巾起义时期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至公元188年(中平5年)
由于东汉朝廷的腐败无能,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交替把持朝政。把整个国家搞得民不聊生。公元184年终于爆发大规模的黄巾起义。“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
曹操即“拜骑都尉”带5000正规部队讨“颖川贼”,“斩首万余级”。战功赫然。
刘备结识关,张。在两个商人的资助下,带500民兵投奔刘焉。《演义》虽然一再吹嘘刘备战功,但那时,他毕竟只是协助校尉邹靖作战,把正规部队的胜利归结到从旁协从的民兵头上,显然是有些牵强的。他是带500乡勇投奔邹靖,并由邹靖介绍给刘焉。即便很得刘焉赏识,但邹靖是正式国家干部呀。刘备只是普通百姓,“白身”而已。《演义》也说了句实话的:“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
后来,刘备离开刘焉,找老师卢植,刚想凭老师的地位立功封赏,没料到老师被朝廷锁拿进京,按当时朝廷的黑暗,是很有可能被杀头的。但刘备在路途遇上被囚的老师,也没伸手搭救。先保住老师的命,再作计议,于国家,于私情都是合理的选择。不能说刘备胆小怕事,看来他骨子里是自私不讲道义的。对己不利的事,他不做。远不如张飞仗义。后来遇到董卓,若不是张飞吵着散伙,刘备恐怕要忍辱曲事董卓。
破黄巾后,曹操当上济南相,开始显露出治国才能。“国有十余县”,自他上任后“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后来要他去做东郡太守。也是一方长官。但曹操看清了现朝廷的腐败。“称疾归乡里”。看来曹操没什么官瘾。这时,翼州刺史王芬等想拉他“谋废灵帝”。曹操正言道:“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详也”。他认为国家的问题不是废立皇帝所能解决的。废立只会加剧社会混乱。由此可见曹操的眼光和人格。后,韩遂等反叛。朝廷马上想到装病在家的曹操。征为“典军校尉”。我们看不出曹操依附过谁,但每在关键时期都被重任,说明他的才能得到朝野公认。
破黄巾后,刘备在京都到处“自陈功绩”,终于得了个县尉。这离刘备的野心实在差得太远。兄弟三人估计喝了不少闷酒。结果“怒鞭督邮”挂印而去。躲到亲戚家去了。
到公元188年,刘备28岁;曹操33岁。
一个立功受赏反而“称疾归乡里”;一个到处钻营要官做。两相比较,很有点意思吧!?
四,董卓当权时期 公元189年(初平元年)至公元190年(初平2年)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被基本平息后,接下去必然是权利的再分配。统治集团内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