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一样的乡土,不一样的情
不一样的乡土,不一样的情
——读《乡土中国》有感
学号:2010221102200144 文学院10级新闻二班 李燕星
说起乡土,有一种本能的亲切感漫上心头。我就是在土里长大的,我的身上有抹不去的泥土味。读了《乡土中国》,有颇多感悟,但之间,也有一些我不能完全赞同的观点。写下自己零零碎碎的感受,就像把对那方土地的深情播撒下去。
土是传统,是根。放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经商的人可以像晋商一样去走西口,而种地为生的人们,世世代代跟土地亲近的人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他们飞到哪里,哪里的土地就会被他们装点出生机。有些东西,不是因为刻意保留而存在,而是因为存在而停留。土地长满了庄稼人的梦,我想,他们愿意在沾着泥土的,散发着泥土清香的世界里欣喜地笑。
土是情,是浓浓的爱与挂念。曾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看到这样的文字:很多母亲会在远行的孩子包中放上一包家乡的土,传说游子如果在异地水土不服,只要喝用家乡土泡的水就好了。说起情,不仅仅是这种亲情,还有根生于血缘与地缘之间的人情。费老说:“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我认为,情是一种投资,但它不同于经济学中的投资。因为情的投资是不计风险的,是没有利润标准与尺度的,甚至是不计回报的。而这种情,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或者说工业社会是没有通行证的。在那方撒满汗水的土地上,是没有明确分工的,因为没有激烈的竞争,没有赤裸裸的经济的诱惑与杀戮,没有,也不需要。这是一片明净的土地,深厚而本分。
然而,墨家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是相生相克的,情也不例外。情的存在,既是桥梁,也是阻隔。中国人碍于情面,会不情愿地下意识地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来维系熟人之间的面子工程。就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同学之间,借出十几块,几十块钱,如果对方不提出要还,一般人是不愿意主动开口去要的。即使真的在乎,真的需要。所以,很多人说,当年的杨白劳和黄世仁的故事如今已俨然成了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版本。
在人情世故方面,父辈一代应该比我们有更多的感悟。我觉得,人情和事故是应该分开理解的。人情在很多时候是美的,想起了抗美援朝中送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那些淳朴的朝鲜人民,一个鸡蛋也是一份永恒的美好;想起了湘西关于翠翠的曼妙爱情故事,一首情歌也是一份美好的爱恋。而世故,常常被与保守、固执混为一谈,或者等同。我们经常认为父辈的一些做法是世故的,不理智的,是没必要的。所以,我们想当然的把人情和世故放在一起,这里有太多的不理解,甚至是曲解。相比之下,我们这一代人交换人情的范围狭隘了,引起了两代人之间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不同。同样,这种不同也存在于同代人之间,乡土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总是比城里的孩子跟懂得人情和世故。当然,这不是批评城里人不好,这是新工业社会衍生的一代,没有对错,只是阐释一种现象而已。现在,不是有很多令人记忆犹新的影视作品都在倡导“情”吗,比如《天下无贼》中,王宝强塑造的人物形象正是编剧对美的一种追溯,一种最原真的与生俱来的东西。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宝强,但是,在当今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社会,那个心中的王宝强不得不悄悄隐去。
乡土的性格塑造了乡土人的性格,这里,顺从总是多于选择的。我们无法选择血缘,家族,生长环境,我们生来安分。这种性格在我童年时期是比较明显的,那时,没有鱼太多外面世界的接触,怎么说呢,可能就是所谓的“单纯的有点傻”。记得有一次,我到城里的伯伯家看爷爷,给五十块让我和伯伯家两个跟我年纪相仿的姐姐去买零食。不要说五十,五块对于七八岁的我来说都是一个巨额,如果被爸妈看见了,必然会没收,而且会告诉爷爷以后不能给小孩子这么多钱。呵呵,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长老权利”?当然,我在这儿要说的是选择问题,在路上,两个姐姐会很明确地列出要吃什么,我只是高高兴兴地攥着钱听她们说,然后她们买什么,我买什么。在乡下,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我们通常会懂事,听话,很少要求,其实,不是我们没有喜好,而是失去了选择的意识。
城市不过也是个村而已,只是大点罢了,不同的是,这个村的土地大多用来盖房子,人们在林立的高楼中播种,播种看不见的思想,播种看不见的科技,但这是分工很明确的播种,多劳多得的播种。或许,他们播种的,更多的是这个城市的速度。据说,我们湖北大学这一代原来叫三角路村,现在位于武昌一环之内,一改往年的荒凉,然而,那些种满有才华的田地,早已被埋葬在了这个城市的灵魂深处。偶尔路过沙湖那些坑坑洼洼的田埂,些许怀念。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我身上的乡土味,会不会随着我在这个城市盘踞而慢慢淡去?这是一种矛盾的心态,既希望更理性,更科学化地待人接物,又不希望失掉骨子里一直有的东西我时常问自己,难道信用在这里已成为一个神话?在湖北大学站到一张寻物启事,上有一位年轻女孩模糊的照片,说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