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房改问题--借鉴新加坡模式
中国房改问题--借鉴新加坡模式
111111.
海南公积金资金沉淀成难题 专家建议借鉴新加坡模式
2010年11月29日 08:18南海网-海南日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改革上,作为特区的海南,理应走在全国前列,向新加坡学习,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与案例。”海南经贸学院院长黄景贵教授是省人大财经委所作《海南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归集和使用情况调研报告》的主要参与者,他认为,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公积金在扩大适用范围、提升民生幸福方面的改革尝试,建立“全能化”公积金。
借鉴新加坡模式
“中国的公积金制度是‘铁路警察,只管一段’。”我国著名房地产专家,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包宗华说,中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只“截取”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中涉及住房的部分。作为专家,他曾多次参加制定全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研讨会,对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非常熟悉,对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也颇有研究。
包宗华详细描述了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形成过程:二战后新加坡的雇员生活艰难,面临着退休后如何生活的大难题。因此,1955年英国殖民当局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要求雇员必须将每月工资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公积金局设置的账户里,退休时才可提取,这就保障了雇员的退休生活。1968年,独立不久的新加坡为改善公民生活,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允许雇员提取公积金购买住建局建造的组屋。此后经过不断改革,新加坡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已扩大到可供雇员买房、治病、养老和交子女学费,成为“全能型公积金”。
“新加坡在社会保障方面成效斐然,中央公积金制度居功至伟。”东南大学金融系教授周勤评价道,“新加坡已有八九成的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组屋里。”
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则有着自己独特的国情。包宗华说,1978年中国开始的房改,在1990年左右陷入停滞。上海市有关领导意识到,出售公房和租金改革未成功的原因在于,老百姓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财力。为此,该市于1991年出台的新房改方案,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随后为中央政府所吸纳。住房公积金制度就此成为全国性政策。
“可惜去新加坡学习的是建设部门,他们只能管住房,无法将其经验推广到全领域,只得在公积金前面加上‘住房’两个字。”包宗华遗憾地说。在他看来,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省市,应该向新加坡学习,通过立法的形式,扩大公积金的适用范围。“海南做了不错的探索。”
22222.
保障房覆盖率高 上海版房改或试水新加坡模式
2010年12月24日 09:56:55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关闭页面】【返回】
上海版房改
自10月上海落实中央楼市调控12条意见之后,四季度的上海楼市步入胶着。但经历了10月份的交易量下探、11月份的企稳之后,12月份上海房地产市场又“蠢蠢欲动”。业内人士认为,调控的药效正逐渐式微。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一周(12.13-12.19),上海全市共有16个楼盘推出28.43万平方米的新房源,环比前周多供应了25.6%。成交量也环比上升了20%,达到27.17万平方米。成交均价达到23555元/平方米,环比涨幅达10.27%。
在12月楼市成交重现活跃之时,围绕上海房产税开征方案的传闻再次此起彼伏。上海版房改之路如何行进,政府、市场、民众多方参与的政策博弈始终未见明确解答。
早在2010年上海“两会”之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谈及上海的高房价之时就曾表示,对于投资型需求的遏制,有的是办法,但这个办法不是行政的办法或经济的办法。
而到年底,俞正声所言的“办法”并没有出台,外界人士期待已久的上海房产税也未出炉。
作者:赵飞飞
333333.
房改避免掉入新加坡模式陷阱
作者:赵晓,岳安时
来源:第一财经网
来源日期:2010-3-12
本站发布时间:2010-3-12 19:53:37
阅读量:359次
2010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振聋发聩的一句话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再次点燃了中国人民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希望,特别是让房奴、蚁族以及窝居者们欢欣鼓舞。
但如何找到一个好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与道路,来真正实现“更幸福、更尊严、更公正、更和谐”的人居目标呢?现在主流的导向是新加坡模式,即通过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发展,来保证大多数人都能够有房住。在这样的一个政策思路与憧憬下,2010年将成为中国保障性住房大力建设的元年。
新加坡模式具有特殊性,中国不能照搬
新加坡最值得学习的是新加坡人融合中西的伟大学习精神与学习能力,却不必拘泥于新加坡的具体做法。中国不应举国转向新加坡房地产发展模式。
理由一:中国和新加坡资源禀赋不同
原因很简单,中国和新加坡的国情不同,资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