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到底是谁教会孩子“斗富”?
到底是谁教会孩子“斗富”?
攀比、斗富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孩子们有时候会比谁穿的衣服好看,有时候会比谁的玩具好玩,有时候会比谁的爸爸更有钱。潜在的“阶层意识”,让他们多少失去了这个年龄应有的童真;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知苦了多少穷家长。
最近一段时间,玲玲从幼儿园回家之后,总是不开心,问她为什么,玲玲总是摇摇头。2月28日,幼儿园放学前,妈妈照例开着宝来轿车去接玲玲。玲玲坐上车,嘴噘得很高,突然对妈妈说:“妈妈,您能换一辆奔驰轿车来接我吗?那样我会很有‘面子’的。我同学爸爸、妈妈都开着好车,您开的这个车,在我班里是最破的。”
玲玲妈妈沉默了。
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市多家幼儿园,与前去接小朋友放学的家长攀谈,不少家长表示孩子都会在幼儿园里互相攀比,回家后,为满足虚荣心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我班里有家长买辆奥迪车,爸爸,您什么时候买一辆呢?”、“我班有几个小朋友的爸爸好有钱,家都住特别高档的楼盘”、“妈妈,我班有同学去过海南了,放假我也想去海南”……
现象:“斗富”在幼儿园普遍存在
26岁的张郝在北京市朝阳区颇具实力的凯博智能全纳幼儿园担任幼儿教师,据她介绍,该园每月学费、伙食费共计在5000元左右,“在这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里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张郝总结说。
张郝所带班级的孩子都是四五岁,上班两年来,她经常听到孩子之间攀比的话题:家住哪个城区;多大房;假期去哪里玩;玩具在哪里买的;父母做什么生意的,赚多少钱;父母开什么车来接;妈妈用什么化妆品,都是他们比较的事情。
在北京市金色摇篮潜能开发婴幼儿园门外,记者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小朋友A:最近我爸爸车里有一股味道。
小朋友B:那就换一辆车呗,我老爸新买辆Q5。
小朋友A:你真傻,这个味道就是新车的味道,我老爸买的是S600,车里的味道一定比你爸车里的味道好闻。
小朋友B:为什么啊?
小朋友A:因为我爸的车比你爸的车贵,所以车里面的味道就比你爸车里的味道好闻。
此种攀比不仅仅在高档幼儿园里出现,在一般中档幼儿园里也比比皆是。
记者在东城区的和平里一区幼儿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谈到现在的孩子之间经常互相攀比的情况时,王女士的脸上写满了忧愁,她给记者讲述一件辛酸的往事。
由于自己跟丈夫工作比较忙,接送儿子磊磊在幼儿园的上学、放学的事情就交给了孩子的爷爷。一天,磊磊跟同班的小朋友比玩具,看谁的最好。放学后,磊磊同学的家长开车来接,而磊磊爷爷却骑着自行车来接。磊磊同学爬上车后,拿出一个跑车模型,对磊磊大喊道:“你看,这都是从日本带回来的,你有吗?穷光蛋。”
这个得意的孩子虽被家长呵斥“不要欺负别人”,但他仍洋洋得意,还做起鬼脸。
磊磊当场大哭不止,并死活不上爷爷的自行车。回家后,磊磊闷闷不乐,说什么也不上幼儿园了,为此还生了场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攀比、斗富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个别孩子身上,而是十分普遍,只不过攀比的对象不同罢了。
东城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告诉记者:这种攀比现象在一些幼儿园时常发生,作为一名老师,当她不经意听到孩子们在互相攀比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感觉现在的小孩子已经失去了这个年龄原有的童真。
无奈:穷家长们“打肿脸充胖子”
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知道苦了多少穷家长。
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宋先生把大部分积蓄都花在他女儿朵朵身上。他不仅咬牙把朵朵送进一所每月收费5000元的双语幼儿园,还给孩子报了钢琴班、形体班等。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这句话,宋先生半年后得到了印证。上了半个学期的幼儿园,宋先生感觉到孩子的明显进步,说话间有时夹杂英语单词,不用说,双语教育起了作用。
经过半年多的钢琴培训,朵朵也能磕磕绊绊地弹出比较简单的乐曲,“爸爸,今天我在班上给同学弹了首曲子,大家可羡慕我了。”朵朵兴奋地告诉爸爸。
喜悦之余,宋先生也感到很无奈。
为了给女儿交高昂的学费,宋先生一个月近8000元的工资几乎全投进去了。夫妻俩只能靠着宋先生妻子一个月近6000元的工资生活。
最近一个月,宋先生明显感觉到跟女儿谈话的时候,朵朵经常会说到别的小朋友家里情况:谁家有两个保姆、谁家有两辆汽车、哪个小朋友给灾区捐款一千元、哪个小朋友跟父母出国玩了……
宋先生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只能很勉强地笑笑,把话题岔过去。
由于朵朵练琴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每次去练琴宋先生只能骑电动自行车送朵朵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朵朵进步飞快,老师也夸朵朵很有天赋,宋先生夫妻俩很欣慰。
但是朵朵明显感觉到其他小朋友有意疏远她。一天,练琴的一位小朋友悄悄地问朵朵,为什么不让你爸爸开车送你呢?来琴行练琴的小朋友都是父母开车来的,父母不开车接送,小朋友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