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_基于中国第一_二次冰川编目数据_孙美平_刘时银_姚晓军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_基于中国第一_二次冰川编目数据_孙美平_刘时银_姚晓军.pdf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_基于中国第一_二次冰川编目数据_孙美平_刘时银_姚晓军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_基于中国第一_二次冰川编目数据_孙美平_刘时银_姚晓军.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_基于中国第一_二次冰川编目数据_孙美平_刘时银_姚晓军近50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_基于中国第一_二次冰川编目数据_孙美平_刘时银_姚晓军

第70 卷第9 期 地 理 学 报 Vol.70, No.9 2015 年9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September, 2015 近50 年来祁连山冰川变化 ——基于中国第一、二次冰川编目数据 1, 2 2 1 2 2 孙美平 ,刘时银 ,姚晓军 ,郭万钦 ,许君利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摘要:基于修订后的祁连山区第一次冰川编目(1956- 1983年)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 数据(2005-2010 年),对祁连山区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现有冰川2684 条,面积1597.81±70.30 km2 3 ,冰储量约84.48 km 。其中,甘肃省和青海省各有冰川1492条和 1192条,面积分别为760.96 km2 2 2 和836.85 km 。②祁连山区冰川数量和面积分别以面积 1.0 km 2 的冰川和面积介于1~5 km 的冰川为主;冰川平均中值面积海拔为4972.7 m ,并自东向西由 4483.8 m 逐渐上升为5234.1 m 。③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和冰储量最大,占祁连山冰川总量的 31.91%和35.11% ;其次是哈尔腾河流域,巴音郭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最小,为2.20 km2 ;黑河流域是 祁连山区冰川平均面积最小的四级流域,冰川平均面积仅0.21 km2 。④近50 年间祁连山冰川 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420.81 km2 3 2 (-20.88% )和21.63 km (-20.26% )。面积 1.0 km 的冰川急 剧萎缩是该区冰川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海拔4000 m 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海拔4350~5100 m 区间冰川面积减少量占冰川面积总损失的84.24% 。冰川数量和面积在各个朝向均呈减少态 势,其中朝北冰川面积减少最多,朝东冰川面积减少最快,而西北朝向冰川变化最为缓慢。⑤祁 连山冰川变化呈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异,东段冰川退缩较快,中西段冰川面积减少较慢。 关键词:冰川;编目;冰储量;气候变化;祁连山 DOI: 10.11821/dlxb201509004 1 引言 [1] 山地冰川不仅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反映气候变化的天然记录器和预警 器[2-3] [4] ,素有 “高山固体水库”之称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第 4 2 二次中国冰川编目表明,中国共有冰川48571 条,总面积约5.18×10 km ,占世界冰川 (除南极和格陵兰冰盖外)面积的7.1%[5] 。冰川及其融水是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干 旱区最重要的水资源,对维系本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7] 。 祁连山冰川融水哺育的河西走廊是欧亚大陆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