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快速路浅析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城市快速路浅析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分公司,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快速路为最高等级的城市道路,联络城市分区和组团,满足较长距离交通需求快速路使各组团空间距离在时间上缩短,城市概念时空统一。
关键词:快速路;地面式;高架式;隧道式
前言
快速路(express way)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在《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中快速路阐述为设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快速路为最高等级的城市道路,服务联系城市组团、高速公路、重要枢纽等中长距离机动车交通,全线要求设中央分隔、立交控制出入,保障车辆快速、连续通行。
1快速路的交通特性
(1)汽车专用,路权专业化:禁止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行人进入;部分靠近核心区限制或分时段禁止货车进入。(2)通行能力高,路网容量较大:主线6~8车道,辅道2~4车道,车流连续,控制出入。(3)设计速度较高,车辆连续快速行驶:设计速度60km/h、80km/h、100km/h,匝道30~40km/h。(4)相交道路等级较高,出入口间距较主干道大:与主干路通过立交相接,相邻立交出入口间距1km以上。(5)主要服务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快速疏解城市片区或组团间长距离、大流量机动车流或穿越大中城市的过境车流。(6)配套辅路系统:设置在快速路两侧或一侧,亦可利用道路网中的次干道作为辅路。(7)交通安全性较高:机非完全隔离,分离了快慢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消除了冲突点。(8)环境要求高: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减小噪音、尾气、视觉景观影响。
2快速路建设的必要性
(1)从国内外城市快速路的发展经验来看,快速路在引导城市扩张、缓解城市拥堵拥堵、保护中心区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例如巴黎市快速路“环路+放射”,快速路与轨道服务卫星城与中心联系,有效推动了外围卫星城建设。南京都市区快速路网“井字三环、轴向放射、??团快联”快速路结合轨道交通,有效推进“一带五轴”都市区的建设。(2)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导致长短距离、快慢速度交通混行,长距离出行机动车交通难以发挥快速优势;过境交通的混入,造成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增大,交通混乱;城市居住、商业、工业、对外交通枢纽等地域分隔更加明显、空间距离更大,亟需快速路系统便捷联系。快速路系统的建立完善了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序衔接,扩大了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提升城市区位优势。快速路的规划建设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合理建设发展的可操作性,改善城市区域发展条件。
3快速路的主要功能
快速路可以缩短城市组团间的出行时距,加强中心区对外辐射能力,加强城市组团间的联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快速路要很大程度牺牲了组团之间地区的交通集散服务,从而不会诱导城市土地沿线路带状发展。为提高车辆行驶速度,保证最大通过能力,城市快速路要具备一定的封闭性,要求出入口间距大,减少车辆出入造成的影响,这样一来不可避免地对两侧用地有隔断作用,对土地的使用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对沿线的商业有退化的作用。
4快速路断面形式
4.1主城区快速路:
(1)中心城区内各用地组团间的快速通道;(2)出入中心城区的快速疏解通道。中心城区段道路周边地块开发较成熟,沿线出行较多,横向沟通需求较大。在此区域快速路两侧需增设辅道已解决沿线出行,辅道等级较高,多为城市主干道或一级公路。主要形式:地面式、高架式、隧道式。
a.地面式优点:主辅路之间的交通转换比较方便、工程造价较低,易与周边景观结合,对环境和城市景观影响较小。缺点:占地较多、道路红线在70m左右。道路两侧横向沟通不方便。适用范围:横向交叉道路间距较大的城市外围与等级公路相连接的地区,新建城区用地比较富裕或结合城市改造拆迁较少的路段 。不宜设置在城市中心区域,否则会影响城市人气积聚,造成地块分隔现象严重。典型案例—深圳:滨海大道、滨河大道、北环大道等。
b.高架式优点:占地少、一般道路红线在50m左右(有匝道段会略宽)。通行能力大、道路两侧横向沟通较方便,交通功能不仅仅服务于“线”,而且还可以服务于“面”。缺点:造价高,对高架桥沿线建筑的噪音污染较大,对城市景观有一定的影响。适用范围:红线较窄,用地紧张、横向沟通较密集或路线跨越河道、铁路时采用。
典型案例—上海(延安路高架、南北高架、内环、中环),苏州、常州等。
c.隧道式优点:占地小、一般道路红线在46m左右(有匝道段会略宽)。噪声和废气等对道路两侧基本没有影响,与周边景观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