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MEA 的地铁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风险识别及评估.docVIP

基于FMEA 的地铁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风险识别及评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FMEA 的地铁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风险识别及评估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基于FMEA 的地铁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风险识别及评估 Construc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at TBM Launching amp; Break Through Area Based on FMEA   余宏亮YU Hong-liang(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81)(School of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81,China)   摘要院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是盾构法建造区间隧道的关键工序,也是施工频繁的常见工序。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法引入地铁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风险评估。通过对该施工工序特点剖析,识别失效模式,制定风险评估标准;通过专家问卷调研,按FMEA 法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并对各类风险进行灾害严重性定级;最后,通过对国内地铁施工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验证FMEA 法评估风险的有效性。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at TBM launching amp; break through area is a critical and frequent common process of tunnelingconstruction. The accident will result in severe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construction risk identification andevaluation at TBM launching amp; break through area based o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Firstly tunneling constructionprocess features are analyzed, failure modes are identified, and risk evaluation criterions are formulated. Secondly Risk Priority Number(RPN)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expert questionnaires, risk-disastrous severity is classified. Lastly the validity of risk evaluation is verifiedthrough case analysis of typical metro accidents at TBM launching amp; break through area.   关键词院地铁盾构;FMEA;风险评估;始发与到达Key words: TBM;FMEA;risk evaluation;launching amp; break through   中图分类号院U455.4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0-0123-030   引言地铁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不可预见致险因素多、社会环境影响大等特点,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高风险建设工程[1]。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是盾构法建造地铁区间隧道的关键工序,也是施工频繁的常见工序。若以一条地铁线路15 个车站,80%的双线区间隧道为盾构法施工计,每段区间隧道修建过程中,盾构机一般进出工作竖井各2 次,也就是说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次数将达48 次。   然而,由于受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工期短、工作竖井及周边地质条件复杂、端头加固效果不良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故,造成较大或重大损失。例如:上海地铁2 号线某盾构到达施工时,洞门土体坍塌,导致下方施工人员受伤;上海地铁1 号线所有7 台盾构机在始发与到达施工过程中,均遇到不同程度的涌泥涌水工程事故;南京地铁某盾构标段,曾发生多起应盾构始发工作竖井端头地层加固不当而造成的事故[2]。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风险矩阵法、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等[3]。本文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引入地铁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风险评估,通过对盾构始发与到达施工工序特点的剖析,识别失效模式,制定风险评估标准,通过专家问卷调研,按FMEA 法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对各类风险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