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3
何立新 :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何立新
内容提要 :在公共养老保险制度下 ,可以通过调整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或养老金计发办
法来影响参保人一生中的养老金纯受益 ,从而实现代际间和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本文
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 2002 年的城市住户调查数据 ,分别估计城镇参保职工在 1997 年养
老保险制度和 2005 年最新养老保险制度下的终生养老金纯受益 ,并以此从代际间和代际
内的角度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在 1997 年
的改革方案下改革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逆向收入转移效果得到改善;但在 2005 年
改革方案下 ,2002 年时 40 岁以上的群体中存在较明显的逆向收入转移倾向。另一方面 ,
从代际分配来看 ,1997 年改革方案的代际不平衡大于 2005 年改革方案 ;在 2005 年改革方
案下各代人的养老金纯受益都有所提高 ,但这是以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和养老金计发
办法不变 ,养老财政收支能维持平衡以及参保人在整个工作期间按规定缴费为前提的。
关键词 :养老保险改革 收入分配 代际不平衡
一、引言
公共养老保险制度除了具有应对长寿风险的保险功能和强制储蓄功能外 ,还可以通过选择现
收现付制的融资方式实现代际收入再分配 ,甚至通过对不同群体实行不同的养老保险缴费率或养
(
老金计发办法来实现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 Aaron , 1966 ; Diamond , 1977 ; Atkinson , 1987 ; 李绍光 ,
1998) 。对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收入再分配从经济学理论看可以这样理解:个人通过参加公共养
老保险得到退休后获取养老金的权益 ,形成养老金财产 ;但在现收现付制下 ,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养
老金水平是由各个时点的人口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决定的 , 因而个人一生中得到的养老金的精算
现值与本人一生中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精算现值不一定相等 ;这其中的差额 ,即反映个人一生的缴
费与受益关系的养老金纯受益就是通过公共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收入转移。如果养老金纯受益为
零 ,则不存在收入再分配 ,如果养老金纯受益不为零 ,则认为存在收入再分配。这样只要估计出某
种公共养老保险体系下不同群体的养老金纯受益就可以描述该养老保险体系中存在的收入转移状
况 ,考察养老保险制度中的代际间和代际内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在完全的基金积累制下 ,个人一生中得到的养老金的精算现值与本人一生中缴纳的养老保险
费的精算现值相等 ,即养老金纯受益为零 ,养老保险制度中不存在收入再分配 ;而在现收现付制或
部分积累制下 ,则有可能存在收入再分配。理论上 ,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代际间和代际内的收入
再分配 ,不仅有可能改变各代人的消费和劳动供给行为 ,通过资本储蓄影响未来代际的收入水平 ;
何立新 , 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院, 日本学术振兴会, 电子信箱:srvnlx @yahoo. com. cn 。本文是“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
论坛”入选论文的修改稿。本文得到日本“FUJ I XEROX”小林节纪念基金及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资助,在此致谢。作者感谢匿名审稿
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感谢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数据使用方面提供的帮助 ,感谢田近荣治教授、佐藤宏教授、麻生
良文教授、岳希明教授对本文的初稿提出过的修改意见, 以及第六届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与会者的评论和建议。当然,文责
自负。
70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7 年第 3 期
也可能会扭曲资源配置 ,影响个人的参保积极性 ,从而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
因此,对某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收入再分配进行具体的量化分析 ,不仅可以为考察该种养老制度的储
蓄效应和劳动供给效应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 , 同时也可以为学术界讨论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机
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