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人生的憧憬.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艺术人生的憧憬

艺术人生的憧憬 ——中国美术教育真情告白 郑 小 能 (合肥学院教育系美术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艺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艺术素质又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文试图从美术教育的角度,审视我国国民尤其是学生的艺术素质及艺术教育状况,力求找出问题,跳出误区,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艺术教育机制来保障《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视觉审美;美术课改;人文情怀;综合探索。 前所未有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已在全面实行,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初见成效。面对全新的策略与传统教育体制之间的矛盾,是避实就虚?还是实事求是?显然,“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首先应该走进现实。 上篇:艺术素质端倪可察: 视觉审美有待正本清源 我国的美术教育自古至今,很大程度上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即教师主要以讲授前人总结的一般的理论与技法为基本教学方式,而较少的顾及学生个人的艺术心理及其在艺术素质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这种理念的教学始于初等教育,波及高等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国民艺术素质普遍低于发达国家。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富裕起来的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应时移俗易的去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也不懂应该怎样去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相形见绌的是,有些人常常“暴富”之后不知所措,结果导致畸形消费、“钱”途不妙;发人深省的是,我们在社会公德、廉洁自律、人际关系等问题上常常鞭长莫及;而这一切均与“美的心态”不无关系。 在人的审美领域中,难以言喻的“视觉语言”是不可替代,也是极其重要的,这决定了美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视觉性的无所不包又决定了美术教育的涵义应该是广义的:是始于人之初结于人之终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是既在美术中又在美术外的;是达成社会共识并由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完成的。 尽管视觉的“审美性原则”意义非常,但我们似乎总是在“提倡”而不是在“融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去高谈阔论“美”,但却不免有一种对牛弹琴似的窘境——问题的焦点是,我们只知道宣泄感情,却不知道如何培养感情。 审美教育是需要“下基层”的:谁具备了纯真的审美情感,谁就会拥有一片爱心;谁能与学生真心相处,谁就会体验到心灵的需求;谁达到了相处中彼此的感动,谁就会深刻的感悟出审美教育的意义。 (二)教育方式误将轻重倒置 艺术教育的特点是“感到”而不仅仅是“知道”,是“感染”而不仅仅是“传授”。可长期以来,我们却习惯于把美术当做是一种“知识”来认识,加之相关文论、传媒的“假、大、空”,以及“内行”的哄抬身价,客观上导致了大多数国人对美术缺乏真情实感。不少人耳闻目睹也会知道名家名作,但除了那种漠不关心、无关痛痒的表情,便是那种莫名其妙的敬佩。前者只能说明我们缺少美术文化的环境熏陶,而后者与其说是对艺术的崇拜,不如说是对名誉的渴望来的更为贴切。 如何使学生在感受过程中心有灵犀、触景生情,不是仅靠“论理”就能解决的。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修养,较好的道德情操,较宽的生活知识面。教学的内容应该是显性与隐性的相辅相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知识与感受的潜移默化。“规划”中提出的“根据艺术教育的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其旨切中要害,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美术教育可以是自己教育自己,可以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甚至无中生有。我们的每一双眼睛都会随时观察,但更多的恐怕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人际的、物质的、专业的。或许我们也会是审美的,但往往是附庸风雅的、随波逐流的,而较少是独具只眼的、自我陶醉的。可见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都比较“现实”。然而,艺术的观察则需要我们在鉴貌辩色时少些功利,触景生情时多些形象。 青年情怀今日循名责实 尽管“规划”中已明确指出,“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先前的基础与条件的制约,高校美术教学将很难使学生美术素质立体化、多维化,甚至只能是启蒙教育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如果按“规划”所说,“至2010年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相信届时这个遗憾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不少高校内书画社团的活动,多少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些艺术氛围,但却很难弥补美术教育自身的不足或空白。离“规划”中提出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也尚有一定的距离。其不仅表现为“人气”不旺,更重要的还是“质”的问题。仅从大学生的书画作品中,就明显可以感到模仿文人雅兴津津有味,表现真情实感寥寥无几。或许我们不该对学生的“业余爱好”要求过高,但言中之旨并不是“水平”,而是要改变墨守成规、封闭保守的形象思维方式。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