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美春:让触角抵达“深处”
让触角抵达“深处”
——读唐德亮的诗
王美春
在中国诗歌史乃至文学史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有些作品如昙花一现,风光一时,随后便无人问津;一种是有些作品如陈年佳酿,越久越醇,令人回味无穷。显然,当代著名诗人唐德亮的诗集《深处》属于后者。这本由大众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诗集,是唐德亮的第六本诗集,时隔数年,读来仍令人愉悦,爱不释手。此诗集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成就是全方位的。这里,我不想面面俱到,而只想谈谈它给我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此印象,一言以蔽之,便是“想落天外”思索深。
唐德亮,从事诗歌创作多年,加之文学素养深厚,生活阅历丰富,其诗对生活、对人生的反映往往有独到之处。这在《深处》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此诗集共分为“血液的声音”、“晴窗日影”、“遍地草根”、“边缘状态”四卷,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生活、对人生的独自的感悟。如“我终于顿悟/最温柔的水也会站起/并且比人站得高/站得美”(《水突然站了起来》),写其观水之感,这“顿悟”是独有的,与众不同的,属于诗人唐德亮的专利。与此同时,诗集中所体现的诗人的思索是深刻的。正如诗集名所揭示的,诗之触角确乎能抵达诸多方面的“深处”:有心灵的深处,有思想的深处,有风土人情的深处,也有社会生活的深处,等等。
诗是心灵的产物,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唐德亮深得个中三昧。其诗的触角伸到心灵深处。一方面伸到自身的心灵深处,另一方面伸到他人的心灵深处,因而,《深处》中的诗既能打动作者的心灵,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请看《山的额头》的后两节:
我亲吻这粗糙的额头
那一团磁性
使我的心与大山的心
感应着彼此的跳动
此刻,我忽地发现,山的额头
长出了一双眼睛
掏出了我胸中的所有
秘密
这里,以“我”之“心”观大山之“心”,大山之“心”也就“皆著我之色彩”,触角抵达了彼此的心灵深处。而此时此刻,“我忽地发现,山的额头/长出了一双眼睛/掏出了我胸中的所有/秘密”则进一步写山之“心”与“我”之“心”。不是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说法吗?当然,以“眼睛”曲笔写这山之“心”,还是归结为写“我”心中之秘密。如此将触角伸向心灵深处,饶有诗意诗趣。这在《深处》中也并非个例。
诗要书写心灵,也要表达思想。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有句名言:“诗存在于思想中,思想来自心灵。诗句无非是美丽身体的漂亮外衣。”(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这一名言形象地强调了诗表达思想的重要性,也可以让我们借来评论唐德亮的《深处》注重表达思想,而且其思想相当有深度。无论是摹景的,还是咏物的,抑或是写人的,都有不少诗作做到了这一点。如《酸雨》《花工》《机器》,等等。以《机器》为例,此诗看似在咏物——机器,而实际上是写工人们操作机器为老板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有众多工人被机器无情地绞断了手臂,而“面对机器制造的一根根/柔软而无形的绳索/工人们无法挣脱/也从没想过挣脱”,于强烈的对照中反映了工人们的不幸遭遇,其中表达的思想深刻,发人深省。
唐德亮是瑶族人,出生于广东农村。他时刻眷恋着生他养他的一方热土,将诗的触角伸向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并进入其“深处”,营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园”。读《深处》,在诗人的导游下,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态,领略属于诗人也属于我们的“民族风情园”。从《瑶家开耕节》,我们可以获悉瑶家人农历二月二开耕的情形;从《椅上的老人》,能了解瑶族老人死后被绑坐在尸椅上出殡的风俗;从《天黑后的瑶山》,又可感受“天黑后的瑶山 只有灯火埋着美梦”。而读组诗《粤北民俗写意》,我们则仿佛亲眼目睹“壮家新娘汲新水”,又仿佛与壮族人一起过节日,参与“沙坊村浴佛节”、“佛冈社下豆腐节”、“壮乡戏水节”,在“清溪闹花灯”,融入“连山壮乡龟鹿鹤舞”之中。令人赞赏的是,诗人在写风土人情时倾注了真情深情,也写出了新意深意。如《壮家新娘汲新水》,写壮家新娘汲新水之民俗,最后两节写道:
汲水新娘,她的左肩
挑着一生的爱情,右肩挑着
未来儿女的欢笑。倒影在水中的
是一座壮寨,一座壮山,一声鸟鸣
水井挣大眼睛
目送汲水后的新娘身影
越走
越远
此处将浓浓诗情,将汲水新娘对未来的美好的梦想,将动静结合的水中倒影——“壮寨”、“壮山”、“鸟鸣”的之美景融于一体,并以“水井挣大眼睛”目送此新娘远去作衬托,让汲水新娘形象跃然纸上,使诗也具有新意诗意与思想深度。
《深处》在将触角伸向心灵的深处、思想的深处、风土人情的深处之时,也将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深处。对社会生活中的丑陋现象加以鞭挞,对身处社会底层的所谓弱势群体予以同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之深,对平民百姓的人文关怀之真。这在诗中可谓一目了然,无须笔者赘述。
《深处》的触角伸向心灵的深处、思想的深处、风土人情的深处、社会生活的深处,不是直白的,而是艺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