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晓明论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及其思想资源
论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及其思想资源 吴晓明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哲学学术界一方面开始表现出破除学科壁垒并进行彼此对话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深化思想并使之切中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的更高要求。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互为表里的它们植根于当今中国生气勃勃的历史性实践植根于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已经产生并且还在不断产生出来的思想任务。1 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最紧迫、最重大的思想任务之一是当代中国的精神重建。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近期以来在经济方面的快速增长以及伴随着这一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而来的镏什聘坏木薮罄┱沽硪环矫嬖蚴且蛭谡庖环⒄构讨芯窳煊蛩媪俚娜找婕馊竦奶粽健庵智樾慰梢员幻枋鑫竦摹捌毡槔Ь场彼诔晌恢帜芄槐幻飨愿芯醯降钠毡槎羁痰娜笔АU庵秩笔б馕蹲乓酝幕蚣扔氲木裱揭巡辉倬哂衅毡榈脑际α怂渌的承┎糠只蚱我廊辉谄鹱饔玫颐侨慈狈σ恢忠讶怀墒斓亩ㄐ偷木裥翁狈σ恢肿阋哉莆詹⑿魅找婢薮蟮奈镏柿α坎⑹怪竦米杂杀硐值木裥翁U钦庵制毡槿笔У睦Ь辰裰亟ǖ娜挝裉岬搅怂枷朊媲啊R虼宋颐枪赜诘贝泄裰亟ǖ奶教滞耆窃诘毕吕沸允导幕≈喜⑼ü庵质导唤沂境隼吹乃枷肟翁狻?一 一般来说精神建设也就是文化建设或更确切些说是文化建设的主干。狭义的文化概念意指精神文化而广义的文化概念则把精神领域把握为它的一个部分——一个可以被理解为“普照之光”的主导部分或枢纽部分。因此任何一种文化建设都势必以精神建设为核心、为鹄的并总已先行地依循此等精神的性质来设定和规范其整个文化的基本样态了。 既然“精神”作为文化的主干具有如此这般的重要性那么精神的建构将应如何来加以探讨并积极地开展出来呢我们在这里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哲学上所谓的“主观思想”——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完全撇开事情本身的实体性的内容可以根本不顾及这种内容在展开过程中的必然性而仅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想象、偏好、任意和武断来发表关于精神走向的各种各样的意见并且“自由地”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方案来。事实上在当今知识界关于这个主题的诸多议论和观念中我们很容易识别出各种类型的主观思想。其典型的形式就是完全抽象地设想出来的“应有”而根本不顾及这种“应有”与“现有”之间存在多么遥远的距离。需要指出的是“应有”与“现有”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哲学上的根本问题之一而且同我们目前的讨论有莫大的关联。从一个方面来说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始终专注于此一问题并最终将“应有”与“现有”的外部分离和对立归结为主观主义。就此而言我们有理由提到黑格尔因为正是这位哲学家对主观思想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有时甚至是苛刻的批判。黑格尔指出在国家内表现自身的普遍原则就是构成一国文化的那个一般原则而这个原则在具体现实里的确定的内容就是“民族精神”本身。它可以被理解为最广义的“宗教”即“一个民族对于它认为是‘真’的东西所下的定义。”2然而这样的“宗教”恰恰是具有实体性内容的它根本不可能被主观地构成被任意地设计出来甚至也不可能按照假借的现成模式来加以复制或订造。“它的产生是自己产生除此以外别无他道它的含义是要深 1 例如自2001年以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创办的哲学学科间的对话论坛已历三届。而2011年论坛的主题是“融合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大学科资源面对当下的中国问题建构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这一主题本身表明上述学科间对话的必要性已不仅仅出自一般所谓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形式要求而且更多地服务于由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而来的思想任务。 2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46页 远得多。”1在这里得到显现的正是哲学上所谓的“客观性Sachlichkeit告诫”——伽达默尔称之为“我们所知道的哲学特有态度的起源”。2 在黑格尔看来“民族精神”并不是抽象的、主观的和空洞的形式毋宁说它构成一国文化的真正实体性的内容或径直就是其“实体”本身。民族精神是一“成熟的全体”反映一个民族的本质。作为一种“决定的精神”它构成“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3在这个领域中实体性的民族精神乃是“自我决定”而主观思想及其外部反思的“自由游戏”是不起作用的相反它们倒只能是被决定的意识。因此若说到精神重建的主题任何仅只从属于主观思想而无意于深入到实体性内容本身中去的“意见”——各种各样的想象、模仿、设计或安排以及总是伴随这一切的高谈阔论说到底乃是完全非批判的虚构。与此相类似在谈到某种试图以主观的方式来人为地制造宗教的企图时马克斯·韦伯曾不无讥讽地写道“文化人、学者或咖啡馆里的知识分子总爱将宗教情绪纳入自己印象与感觉的库存。可这种嗜好从未导致新宗教的出现。宗教复兴也不可能因作家们写书的冲动或精明出版商的销售愿望而突然降临人世。无论知识分子多么能从表面上激起广泛的宗教热情他们的兴致和闲谈从未制造出任何宗教。”4 为了能够恰当地理解和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