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中赋格的民族化艺术特色.docVIP

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中赋格的民族化艺术特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中赋格的民族化艺术特色

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中赋格的民族化艺术特色 园曩山东艺术学院QILUREALMOFARTS2008年第1期(总第100期) nONIACAB[一T0鞴BT#l0BB¨l0fSH^*0O#S^e^nE糟$ef^拜T#|OURNALOF 汪立三钢琴套曲《他山集五首序曲与赋格》中 赋格的民族化艺术特色 孙志鸿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作凿家借鉴西方传统赋格凿的写作形式,保持了赋格的基本结构,运用现代的,创新性的,富有民族内 涵的复调音乐语言,表现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东方文化神韵. 关键词:赋格;民族化;创新性;东方文化神韵 中图分类号:J6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236(2008)01-0064-03 赋格曲,作为一种建立在模仿复调基础上的独 立的复调体裁,与奏鸣曲式并称为西方音乐的两种 最重要的结构形式,是复调音乐的最高典范. 赋格曲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它是从公元 15世纪到17世纪,通过许多音乐家在艺术实践中不 断的探索,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复调音乐的体裁 和结构形式.作为一种独立的曲式来说,直到18世 纪,在巴赫的音乐创作中,赋格才达到较完善的境 地.巴赫不但丰富了赋格曲的内容,而且力求加强 主题的个性,突出其表情性和表现作用. 20世纪,在西方现代音乐思潮的影响下,赋格 与新的音乐语言相结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 但出现了一些重要的赋格曲集,如肖斯塔科维奇 (--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谢德林的复调作品,兴 德米特的《调性游戏》,斯洛尼姆斯基的《前奏曲与 赋格》等,而且也大量应用于作品中,作为单独一个 乐章或有机组成部分,如艾夫斯的《第四交响曲》第 三乐章,布里顿的许多交响乐作品等. 赋格套曲集在欧洲历来被当作最能充分发挥 复调技巧的音乐体裁而倍受作曲家所喜爱和关注. 从巴赫,兴德米特到肖斯塔科维奇,谢德林,不同的 赋格套曲集记录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 的复调思维的演变过程.巴赫和兴德米特的赋格曲 创作虽隔近二百年的漫长历史,但共同体现了德国 的音乐文化传统和富有逻辑的音乐思维.俄罗斯作 曲家如格林卡,肖斯塔克维奇,谢德林等在这种固有 的格律形式下,加人俄罗斯式的抒情气质.同样,我 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赋格套曲集也反映了复调思维 在观念,技法,风格诸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和独特的民 族性格.几十年来,我国作曲家一直在不停地尝试使 用这种体裁来进行创作,如早期黄自,冼星海的拓 荒;马思聪,江定仙,谭小麟的开拓,以及近年来新潮 音乐作曲家进行的赋格曲创作,如瞿小松的《第一交 响曲》中的大赋格,陈怡《第一交响曲》中的二重赋 格,以及陈铭志的《序曲与赋格三首》,杨勇的《结构 与表现》,林华的(--十四诗品》等,虽然各自的手法 不同,风格各异,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力 求以西方的赋格结构来表现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和 民族风格.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汪立三的《他山集 五首序曲与赋格》(以下简称《他山集》)是较好的代 表作. 《他山集》是汪立三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部 钢琴曲集,曲集包括五首作品:《#F商调书法与琴 韵》,《A羽调图案》,(bA徵调泥土的歌》,《G 角调民间玩具》和《F宫调山寨》.作曲家在赋 格曲写作的民族化方面进行了如下的创新,展示了 东西方音乐文化互交互融的色彩斑斓的广阔天地和 作曲家富有开拓性的想像力和创新精神. 一 ,题材的民族化 在这五首赋格曲的标题中,很容易看出作曲家 想表现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神 韵.从标题上看,用五声音阶阶名来作为曲名,无疑 是对作品中所包含的传统音乐精神的暗示,而每一 首赋格的具体内容如书法,古琴,民间玩具,图案, 山寨等,则又处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内涵. 《#F商调书法和琴韵》:我想登上另一个山头 去回顾,去瞻望.那激荡的是线条吗?那沉吟的是音 响吗?正如在古老的中国艺术里我看见上下求索的 灵魂.这首赋格用五声音调的旋律模拟了古琴的 音韵.主题最初的呈示加上了低八度的支声性重 复.中段的开始在高音区采用了固定对题的原型与 缩小的主题相结合的方法,而在末尾处的密接,由 于采用主题装饰和极端音区的处理而更具有古琴 曲通常所有的苍凉遒劲之风.中音区以和弦的方式 进行的主题倒影,低音区八度平行的主题原型和高 音区主题变奏,使这段密接不落窠臼,颇有新意.虽 然是三声部模仿,却因织体形态的迥然不同而有相 当强的对比性. 《A羽调图案》,一个小小的旋涡折射着大干 世界纷纭不灭的光和影.这首赋格曲用的是湖南 花鼓戏的音调特征,主题最初的呈示是以对比性的 方式,在中间的展开部运用了纵向多调性的创新思 维,运用了独特的尖锐的不协和音程的聚集,在局 部使用了紧接模仿这种传统赋格曲的写作技巧,使 得在传统的赋格曲写作理论基础上,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