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CMMB的核心技术及优势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届京、津、沪、渝及全国城市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303—. 浅谈CMMB的核心技术及优势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田燕静刘兰兰王淼波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的数字移动多媒体广播主流标准的分析,介绍了CMMB标准的特点和功能,分析了其核 心技术——-s_IiMi技术及优势所在。并对该标准的发展前景做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字:CMMBSTMj技术移动多媒体 1 引 言 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将成为广播电视产业的一个重要应用。国内外各种移动 MobileMultimedia (China 式计算机等小尺寸、小屏幕、移动便携的多种终端,实现随时随地提供广播影视节目和信息服务,满足当代 社会“信息无处不在”的需求。 2 CMMB系统架构 截至2008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已颁布7项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行业标准,分别为: (1)GY/T220.1—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l部分:广播信道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2)GY/T220.2—2006移动多媒体广播第2部分:复用‘ (3)GY/T220.3—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3部分:电子业务指南 220.4—2007移动多媒体广播第4部分:紧急广播 (4)GY/T (5)GY/T220.5—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5部分:数据广播 (6)GY/T220.6—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6部分:条件接收 220.7—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第7部分:接收解码终端技术要求 (7)GY/T 事实上与先前的国家地面数字电视等标准不同,CMMB并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信道层面的传输标准。 为了切实有效地支撑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CMMB依托的技术核心是一个非常完备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包 括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要求、实施指南、系统白皮书、设备技术规范、备测试规范等。其系统架构如图1所 示。 3核心技术简介 CMMB是针对我国幅员辽阔、传输环境复杂、东部地区城市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的特点,以及用户 众多和业务需求多样化的情况满足我国国情,通过吸纳成熟的先进技术设计的“天地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拥有低成本、可快速实现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全国覆盖的优点从而促进了东西部“数字鸿沟”的弥合。其核 心技术就是传输技术——-sTiMi技术。考虑到移动设备接收灵敏度要求高、移动性和电池供电的特点, 支持高移动性,并且采用了时隙节能技术来降低终端功耗,提高终端续航能力。该技术着重性能和效率结 第六届素、津、萨、渝反套国城市有线电袍技术研讨备论文毒 &№*# 目I CMMB{‰*自 台,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形成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框架体系;藏技术在物理层的各项核心技术.包括 帧结构、信道编码、同步技术、调制解调技术、控制信息结构E层接u方面,进行了创新性设计,申请并取 {暑多项专利,在改善系统传输技率、提高业务灵活性、适配融络结构、支持终端小型化方面具有国际先进 性。 31LOPC码技术 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均采用信道编码以增强纠错能力。同时各系统采用频带利 用率高的调制方案来提高系统的传精速率: 常用的信道传输净码卒为3 46Mhit/s 移动电视节H。 (2)T—DMB采用RS(204,1 Service 1.54MHz,一般移动接收情况F,其主业务信道(MainChannel,MSC)的可用净码率为1152Mbi妇 (卷积编码率为1/2)。 或QCIF)。 2Mllz两种,在30—3000MHz内进行数字多媒体广播。 的支持.采用单一的LDPC编码.相比DAB/IP和T—DMB中的级联码方案.频谱效率分别达到I6和21 倍.且由于LDPc译码器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