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时金主任医师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夏时金主任医师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
陈玉1 贺明清1 陈小钦 2 夏时荣3(1四川省金堂县中医院 四川金堂 610400)(2金堂县红十字医院 四川金堂 610400;3金堂县福兴中心卫生院 四川金堂 610400)
【摘要】黄褐斑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有显著疗效,故在此介绍夏时金主任医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黄褐斑 中医药辨证治疗 名医经验
夏时金老师系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成都市十大名中医之一,金堂县名中医,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学识渊博,善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夏老师对黄褐斑的病因、病机、病理认识深刻,用方独特,临床疗效显著。笔者为夏时金老师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随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夏时金老师临床辨证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借鉴。
一、病因病机及分型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女性[1],且病程长,难治愈。中医认为:《内经》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有诸内必形诸外”。当人的脏腑、气血、经脉功能失常时,会导致面部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发生各种斑块,黄褐斑虽发于外,其病之根本却在于内,是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主要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脉络空虚,不能上荣于面而致面部滋生黄褐斑。《诸病源候论》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肤”。《医宗金鉴middot;外科心法要诀》曰:“原于忧思抑郁,气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3]。故夏老师认为黄褐斑的病因多与房劳多产、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无论是肝郁抑或脾虚、湿热、肾亏,均可导致瘀血产生瘀血内蕴,阻滞经络,使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亦会影响新血的生成和运行,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使其病情缠绵而难愈,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妊娠、内分泌功能紊乱、口服避孕药、镇静药、或日晒等引起。也可因慢性病如肝病、结核、甲状腺疾病、内脏肿瘤等病有关。与雌激素、黄体酮、血清铜增高、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E下降等因素有关[2]。此外,本病与精神紧张、忧郁和精神创伤有密切关系。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女性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且女性感情细腻,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和心理健康。
夏时金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本病分为肝郁气滞、湿热内藴、阴虚火旺三型进行辩证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辨证分型及方药运用
2.1肝郁气滞
临床上最为多见,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因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脉络失和,气滞血瘀,血不能上荣于颜面所致。症见:斑块呈褐色,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颜面、目周、鼻周处。常伴有两胁胀痛,烦燥易怒或郁郁寡欢,胸闷不舒,纳谷不香,夜寐不宁,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状,舌苔薄黄,脉弦数。治宜疏肝理气、解郁泻火,方用丹栀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物如下:当归、川芎、赤芍、茯苓、生地黄、柴胡、陈皮、白术、香附、郁金、枳壳、丹皮、栀子、甘草、合欢皮、夜交藤;夹有痰湿者加用法半夏;若肝火上炎,褐斑较深,头痛口苦,治宜 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知母、制何首乌。治疗时应注意同时作好情志疏导工作。
2.2湿热内蕴
忧愁思虑伤脾,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厚味,致脾胃受损,湿郁化热,湿热内藴于上,熏蒸头面而发褐斑。黄褐斑多见于前额、颜面口唇、鼻部,边界不清,自边缘向中心加深其色,伴身重胸闷,渴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化湿热,宣通气机,方选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物如下:茵陈、黄芩、滑石、藿香、川贝、连翘、薄荷、白蔻仁、甘草等。若脾胃虚弱,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2.3阴虚火旺
房事过度,久伤阴精,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以致火燥结成黑斑。黄褐斑呈对称分布于颜面、额、鼻,色斑广泛,边界不清,色黑或灰暗,如蒙灰尘,伴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口干、腰膝酸软、月经不调、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治疗上以滋阴补肾、行气活血化瘀为主,多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方药如下:知母、黄柏、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熟地黄、香附、川芎、柴胡、丹参、黄精、当归、红花、甘草等行气活血之品。若心阴虚者,方选黄连阿胶汤,若阴损及阳,形寒肢冷者,治以益气养阴、温阳活血,选八珍汤加味,药用党参、茯苓、白术、当归、川芎、生地、白芍、黄芪、肉桂等,待肾阴得补,肾阳得复;面部色斑见散之后,继以加味逍遥散合八珍汤为主进一步治疗,待面部色斑完全消失之后,再以六味地黄丸加味为主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