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化学学业水知识点整理高二化学学业水平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
1﹑物质的量(n):表示物质含指定粒子多少的物理量。
注:专有名词,表示微观粒子。
单位:摩尔(mol),简称为摩。规定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1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6.02×1023mol-1
计算公式:n=N/ NA
2﹑摩尔质量(M):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g/mol 或 g﹒mol-1
计算公式:M=m/n
四﹑气体摩尔体积
1﹑物质体积大小取决于:物质的量、微粒的大小、微粒的距离。
气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物质的量、微粒的距离。
固体、液体体积大小的决定因素:物质的量、微粒的大小。
2﹑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单位:L/mol 或 L﹒mol-1
标况下Vm=22.4 L﹒mol-1 , 常温常压下Vm=24.8L﹒mol-1
计算公式: Vm=V/n
3﹑等温等压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它们的体积相等。
4﹑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m(总)/n(总)
五﹑物质的量浓度(cB)
1﹑物质的量浓度(cB):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单位:mol / L 或 mol﹒L -1
计算公式:cB=nB/V 或 cB=1000ρw/MB
六﹑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仪器:容量瓶-长颈梨形平底玻璃瓶
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使用:不可用于固体溶解﹑浓溶液稀释或反应容器,使用前需先检漏。
2﹑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转移,洗涤(2-3次),定容,摇匀
3﹑误差分析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胶体
①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在1—100nm之间
②胶体的分类:
按分散质分类:分子胶体(如蛋白质胶体、淀粉胶体)
胶体粒子(如氢氧化铁胶体)
③胶体的性质:
光学性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二﹑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可(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电解质有:酸、碱、盐 、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非电解质有:蔗糖、乙醇、CO、CO2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强电解质有:强酸、强碱、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常见弱电解质有:弱酸、弱碱、水
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写
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需要拆,其余都不拆)
删
查(三大守恒:质量、电荷、得失电子守恒)
2、常见离子检验方法:
离子 常用检验方法 Cl— 加入HNO3酸化的AgNO3,有白色沉淀 CO32— 加入HCl产生无色无味的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42— 先加入HCl溶液,再加入BaCl2,有白色沉淀 Na+ 焰色反应为黄色 K+ 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为紫色 Ag+ 加入HCl溶液有白色沉淀 Fe3+ 滴加KSCN溶液呈血红色或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Fe2+ 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再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Al3+ 滴加NaOH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逐渐溶解 NH4+ 滴加NaOH溶液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四﹑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的表示方法双线桥——表示电子得失的结果(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MnO2 + 4HCl = MnCl2 + Cl2↑ + 2H2O
:(1)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
(2)箭号起、止所指为同一种元素(化合价要发生变化);
(3)标出得与失电子及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注:(1)单箭号(在反应物之间);
(2)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失电子)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得电子)元素;
(3)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得失电子数相等)。如: 3 Cl2 + 8 NH3 = NH4Cl + N2
↓1×2×3 ↑3×1×2
六﹑氧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药物设计软件:Discovery Studio二次开发_(3).使用Python进行DiscoveryStudio脚本开发.docx VIP
- 扁桃体切除术手术配合.pptx VIP
- 《人工智能通识基础》全套教学课件.pptx
- 高考冲刺词组搭配汇编(四校用)5.docx VIP
- (3.7)--2.3.1立井开拓采矿学采矿学.pdf VIP
- 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doc VIP
- 《铁路调度指挥及控制系统》课件——车站TDCS.pptx VIP
- 《铁路调度指挥及控制系统》课件——铁路局调度所TDCS.pptx VIP
- 量子信息讲座.pdf VIP
- 高考冲刺词组搭配汇编(四校用)4.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