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梦溪笔谈二则-七牛云
声明:引用请注明出处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梦溪笔谈》二则
沈括
采草药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有“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之句。此山南有芙容峰,峰下芙蓉驿,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荡、龙湫所在,后因伐木,始见此山。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下有二潭水,以为龙湫。山顶有一个大湖,据说是叫雁荡;山下有两个水潭,把它叫做龙湫。又有经行峡、宴坐峰,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动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梦溪笔谈〉二则》教学实录
3.变“讲课文”为“教读法”
潘凤湘老师《〈梦溪笔谈〉二则》研习
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触及教学内容。我国20世纪后期的语文教学改革,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其焦点,而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人们也尝试着语文课程、语文教材的改进乃至变革。从课程层面看,1978年以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以及随之出现的语文教材多样化的追求,涌动着三股潮流:一是主张阅读与写作分别教学;二是强化“读书”与“读法”、“教课文”与“教读法”的差异,而主张凸显后者;三是主张语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潘凤湘老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置于三股潮流的汇合处,他树起了“教读法”的旗帜,进行过数轮教学试验,出版了专著《我的教读法》,并尝试编撰《教读法语文课本》。潘老师身为初中语文教师,“教读法”试验自然在初中,尽管他清楚地意识到“高中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读法”;1992年,退休3年的潘凤湘老师应《语文学习》(名师授课录)编辑部的约稿,专门准备了一堂高中借班教学的课,即《〈梦溪笔谈〉二则》教学实录。对这堂课,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关于“讲课文”与“教读法”;关于选文功能及学习途径;关于阅读方法的多个维度。
一、关于“讲课文”与“教读法”
“讲课文”,就是教课文阅读的阐释结论;“教读法”,就是教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是紧密联系的,但在语文教学中也可相对分离。
阅读方法与阐释结论,是阅读过程的两个方面。阐释结论,即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凭着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即百科知识),读者运用某种方法阅读文章从而获得相应的理解与感受。也就是说,对文章的理解与感受之所以不同,除了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差别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所运用的阅读方法不同。
阅读方法
读者 某一特定文本 理解与感受
百科知识
就阅读教学而言,正常的情况应该是课文高于学生,或者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不足,或者由于阅读方法的欠缺乃至偏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会有距离、有障碍。于是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教师的帮助可能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给学生提供理解课文所必需的百科知识;二是教学生掌握合适有效的阅读方法;三是使学生获得较为正确的或较为妥当的理解与感受。以往的语文教学主要着力于后两个方面。
按道理讲,使学生获得较为正确的或较为妥当的理解与感受,与教学生掌握合适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省许昌市2025年某中学小升初入学分班考试英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大型泵站工程运行管理实施方案.docx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4-2:“4 组织及环境-4.2理解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2024A1-雷泽佳).docx VIP
- 医疗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数据标注指南.docx
- SH∕T 3543-201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 非正式版.pdf VIP
- 中国专利法详解读书重点笔记.doc VIP
- 2026届高考语文背诵诗词补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pptx VIP
- 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完整版).doc
- 关于夏天的课件.pptx VIP
- 2025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