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胡大一教授谈双心医学和医疗-上海心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胡大一教授谈双心医学和医疗
胡大一教授
一、从头谈起
45年前 ,当我刚刚走进北京医学院 (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的校门 ,成为一
名医学生时 ,我以为将来作外科医生就是学习开刀 ,作内科医生就要学会用药。
到了上一世纪 80年代 ,我从美国学到一些介入技术回国后 ,觉得这些技术很神
奇 ,比如经导管射频消融 ,不需要开胸手术 ,就可以根治心律失常 ,告别药物。
随着作医生的时间推移 ,在大量的医疗实践中 ,我逐渐接触到过去不曾意识
的问题 :来心血管内科就医的大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心理问题 :焦虑、惊
恐、抑郁……
1987年 ,我收到一封陕西教师的来信 ,讲述他 20年的疾病。20年前他 3
6岁 ,曾是沙家店一所中学的校长。1967年他因坚持学生应上课学文化 ,和工
军宣队的一些领导发生口角 ,心情郁闷 ,不想上班 ,去校医室开假条 ,做了份心
电图 ,发现有室性早搏 ,但毫无自觉症状。医务室根据当时权威的心电图书 ,发
出报告 :不正常心电图 ,室性早搏。
患者问医生 :早博有什么危险 ?
医生答 :可能猝死。
患者问 :室性早搏的原因是什么 ?
医生答 :可能是心肌炎。
患者被转到西安的大医院检查 ,没有查找到心肌炎的任何证据 ,医生给患者
的诊断为 “心肌炎后遗症”。
患者想打听什么是 “心肌炎后遗症”。
医生答 :“心肌炎后遗症”是心肌炎恢复后 ,心肌上留下块疤痕。
从此患者再没上过班 ,再没上过讲台 ,到处寻医问药 ,反复住院、打静脉点
滴 ,5年后卧床不起。
直到 1987年 7 月 ,患者的儿子买爆米花 ,在包装爆米花的一片健康报上发
现了我写的一篇科普文章 《室性早博不等同心脏病》。我在文章中强调无明显器
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预后良性 ,不能仅据此诊断心肌炎 ,“心肌炎后遗症”更
是既无明确定义 ,也无诊断标准的 “莫须有”帽子。患者的儿子看过报纸飞跑回
家 ,把报纸文章递给父亲说 ,你看北京大夫讲的情况是不是你 ?患者后来在给我
的信上说 ,他看到我文章前已卧床 15年 ,觉得活着没任何意义 ,自杀缺乏勇气。
读过我的文章感到自己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即将被吞没时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
木板 ,但仍不确信这是否真是救命稻草可以使他化险为夷。因此写信问我他的室
性早搏是否为良性。我看了信中寄来的多年检查资料 ,除心电图上显示室性早搏
外 ,一切正常。我回信告诉他 ,他没有器质性心脏病 ,20年的时间就是预后良
性的最好证据 ,给他做了详细的解释 ,鼓励他解除顾虑 ,逐渐恢复日常活动。2
个月后 ,他回信讲 ,接信后顾虑全消 ,精神振奋 ,逐渐恢复行走 ,病情大有好转。
半年后来信 ,讲他已完全恢复体力 ,可给家里挑水了。
2000年我到北京同仁医院工作 ,在门诊遇到一位由丈夫推轮椅 ,自感痛不
欲生的中年女患者 ,诉说她 12年前因体检发现心电图上有 ST 段下移和 T 波低
平 ,被医生诊为心肌缺血 ,“隐性冠心病” ;长期休假治疗 ,直到 2年后坐上轮
椅 ,实现了 “赵本山效应” ,患上重度抑郁。经治疗 ,这位女患者 3个月后下地
行走 ,半年后登上八达岭长城 ,安全恢复了正常人生。
我还经常遇到平时无症状 ,无先兆突发心肌梗死的患者 ,虽然得到了及时抢
救 ,成功接受了介入或手术治疗 ,效果很好 ,但术后症状并不减轻。甚至有患者
生动的讲 ,术前有痛苦 ,术后却痛不欲生。医生又让造影 ,还是正常。医生关注
的是躯体的疾病 ,忽略了这种突发重症对患者造成的巨大精神心理创伤。
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痛快。诚然 ,这些不痛快通常给生
活带来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但有时却可以直接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来心脏内
科就医的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 ,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
1. 患者对自身病情不了解 ,所以担惊受怕。应该说 ,这一类患者有的是
对疾病的困惑和恐惧。通常问题解释清楚了 ,也就没事了。然而 ,在这种情况下 ,
往往是医生使问题复杂化了 ,即 “医源性疾病”或加重疾病的 “医源性因素”。
文章开头提及的两个病例就是这一问题的鲜明写照。但反之就会有相反的效果。
有这样一位患者 ,在当地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 ,医生告诉他要做冠状动脉搭桥
手术。他不清楚手术的具体操作方式 ,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耐受手术 ,又怕
不做手术病情会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