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docVIP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0例临床观察 陈娟   湘潭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411100   【摘 要】 目的 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2年2月——2016年2月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眩晕消失率85%,临床总有效率达90%。结论 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眩晕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 临床观察   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国内外医务界广泛重视,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中医辨证认为眩晕与湿、痰、风邪有关,而临床上多以湿邪重浊黏腻与脾失健运互为因果,痰湿上蒙清窍致眩晕者常见。轻度眩晕的患者闭目即止,重度眩晕的患者则不能站立、旋转不定、同时伴随恶心、呕吐、晕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2月——2016年2月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眩晕患者8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32~75岁。梅尼埃病12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8例、颈源性眩晕24例、高血压病引起18例、更年期综合征者3例,其他5例。   1.2诊断标准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扑倒;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做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继发性眩晕症。中医辨证分型参照如下标准:痰浊中阻型为头重如裹,视物旋转,恶心欲吐,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风阳上扰型为眩晕甚则如乘水中舟车,伴头痛,耳鸣,心悸及肢体麻木,苔黄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心脾两虚型为头晕目眩,肤发不泽,懒言倦动,心悸面暗,舌苔薄白,脉细弱;肝肾阴虚型为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心烦健忘,口干乏力,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弱细。所有患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的眩晕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15g,白术15g,天麻15g,陈皮12g,茯苓15g,甘草6g,生姜10g,大枣3枚;用法:浸泡上述诸药30min后以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随症加减:肝阳上亢或伴动风征兆者去半夏和生姜加钩藤、龙骨、珍珠母、石决明以帮助患者熄风平肝,镇肝潜阳;痰热偏盛者去生姜,加黄芩、竹茹、胆南星以增强清热化痰的功效;气伤血虚者加党参、黄芪、当归;阴虚者加女贞子、早莲草;耳鸣重听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以帮助通阳开窍;兼外感者加蔓荆子、菊花帮助祛风止痛;血瘀者加川芎、桃仁、红花;气虚者加人参;眩晕较重或呕吐频繁者加代赭石、旋覆花(包煎)、竹茹以镇逆止呕;兼脘闷不适者加白蔻仁、砂仁以芳香和胃;湿重者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开窍。 基础治疗:嘱患者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饮食宜少盐;平日应消除或减少紧张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发作时卧床休息。1.4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眩晕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内未见复发,日常生活和工作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眩晕病状基本消失,部分伴随症状消失,眩晕发作间歇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好转:眩晕症状减轻,伴随症状减轻,但易复发。无效: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眩晕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增高。临床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显效病例)/ 总病例times;100%。   2 结果   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头晕消失68例(85%),恶心、呕吐、纳差消失72例(90%);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56例(70%),显效16例(20%),好转4例(5%),无效4例(5%),临床总有效率90%。   见表1。临床疗效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80例 (70%) 16例(20%) 4例(5%) 4例(5%) 90%   3 讨论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的主观幻觉,是患者对空间方向定位感和重力关系感受力的功能障碍。眩晕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引起眩晕的发病原因比较多,可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有颈椎病、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高血压及高脂血等。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眩晕病机概括起来即是风、火、痰、虚四个方面,而临床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