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沙漏斗的水流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oc

排沙漏斗的水流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排沙漏斗的水流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排沙漏斗的水流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王顺久1,周著2,侯杰2,邱秀云2 (1.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 要:根据排沙漏斗模型试验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排沙漏斗清、浑水流场特性,初步探明了排沙漏斗的水流结构和输沙机理。同时,排沙漏斗的原型观测和实际应用表明,排沙漏斗的实际工程应用是成功的,与曲线沉沙池和厢形沉沙池等传统工程措施相比,它具有截沙率高、排沙耗水量小、造价低等特点。 关键词:排沙漏斗; 模型试验; 流场特性; 原型观测 作者简介:王顺久(1970-),男,重庆潼南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研究。 河流泥沙造成的严重影响涉及到水库、灌溉、发电、工业及人畜供水等诸多领域。为避免泥沙进入供水渠道,通常对渠道水流进行二次处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冲沙水量日益贫乏,为了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急需研究一种高效节水的新型排沙技术。通过对Salakhov环流室[1]研究改进取得的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以下简称“排沙漏斗”)的科研成果[2]是一项高效排沙、节水型的泥沙二次处理技术。它具有截沙率高、冲沙耗水量小以及便于运行管理等特点,对于粒径大于0.5mm的泥沙截沙率达100%,粒径大于0.05mm的泥沙截沙率达90%以上,平均排沙耗水率为3%。排沙漏斗技术现已成功用于灌溉、发电、工业供水和挖泥船的泥浆脱水等领域[3]。如图1所示,排沙漏斗由进水涵洞1、漏斗室2、悬板3、调流墩4、漏斗底孔5、和排沙道6、引水渠7等部分组成。 排沙漏斗的正常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头,试验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排沙漏斗的工作水头只要大于20cm即可,对于已建工程,因修建排沙漏斗壅高的水头便可满足这一要求,所以对于已建水电站工程采用排沙漏斗技术可以不降低原发电水头。另一方面,排沙漏斗工程中还必须合理解决泥沙的出路问题,即排沙道后必须有适当的落差,以保证将泥沙顺利输入河道或输送到所指定的地点。本文主要从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两方面分析排沙漏斗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图1 排沙漏斗结构及测试断面示意 图2 测线及测点布置示意 1 试验研究 1.1 模型试验设计 排沙漏斗试验模型结构尺寸为:漏斗室直径150cm;漏斗径向底坡1/10;进水涵洞宽30cm,高10cm;悬板宽30cm,长度包含中心角180°,顶部溢流长度为漏斗室周长1/4,在其末端设置调流墩;漏斗底孔直径5.5cm,排沙道纵坡1/50。如图1所示,其中Q0为排沙漏斗的设计流量,Q1为经排沙漏斗处理后进入引水渠道的流量,Q2为排沙漏斗排沙道的冲沙流量,三者满足Q0=Q1+Q2。Q2与Q0之比就是排沙耗水率。本试验选定了Ⅰ~Ⅷ等8个测试断面。各测试断面分别在水面以下2cm、5cm、8cm、11cm、14cm、17cm处布置6条水平测线,每条测线从半径70cm开始,以5cm递减布置测点。各测试断面的测线及测点面布置见图2。由于排沙漏斗的本身结构或漏斗水流的原因,对于某些断面并非所有布置的测点都能进行流速测试,比如位于悬板顶部区的Ⅳ、Ⅴ、Ⅵ、Ⅶ断面,由于悬板顶部水深较浅,难以布置测试仪器,因此本次试验对悬板顶部的测点均未能进行流速测试。 流速测量仪器选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研制的EMV-89型电磁式流速仪,它既可以测试清水流场流速又可以测试浑水流场流速,本试验仅对所布置的测试断面和测点进行了切向和径向流速的测试,未能进行轴向流速的同步测试是本试验的不足。模型流量0.026m3/s,浑水水流含沙浓度35.8kg/m3,泥沙采用天然黄土,黄土级配组成见表1。 表1 试验黄土级配组成 泥沙粒径/mm 0.005 0.005~0.025 0.025~0.050 0.050~0.1 累计百分比(%) 19.0 67.8 87.0 100 1.2 排沙漏斗清水流场规律 试验表明,漏斗室清水流场径向分布存在两个分区。图3、4表明,在内区(r0≤r≤0.67R,其中r0为空气漏斗半径,R为漏斗室半径,r为某一点的半径。下同),切向流速与半径呈指数关系,切向流速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在轴向切向流速随水深变化很小。在外区(0.67Rr≤R),切向流速与半径呈线性关系。 图5、6表明,径向流速随半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在漏斗中心附近达到最大值;径向流速沿轴向分布在内区趋于均匀,而在外区并不严格遵循上小下大的分布规律,其最大值并非都出现在漏斗室底部,有的甚至靠近水面(如悬板区的Ⅵ、Ⅶ溢流断面),测试资料同时表明,除位于漏斗室溢流断面的悬板顶部水流外,其它各测试断面的径向流速方向均指向漏斗室中心。 四川大学高速水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轴向流速测试资料表明[4],轴向流速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在漏斗中心达到最大,如图7所示。试验测试表明,轴向流速的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