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轼的文字艺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轼的文字艺术

苏轼的文字艺术 苏东坡书法在造型上给人的突出印象就是肥腴。看他的书法,往往以浓墨大笔为主,加以刷扫的感觉,态势上非常丰腴饱满。这足以区别宋以前书家大多以瘦劲为主的风格。大抵说来,瘦劲的书法以风骨见长,而肥腴的书法往往以姿媚取胜。苏东坡书法正着力于这种遒媚的姿态。 苏字第二个特点就是字形偏扁,取欹侧之势。每字于横向悠然展开,横、撇、捺较为伸张,竖、转折处则较为收缩。而欹侧之势主要是横画向右上角仰侧、竖画向左下角倾斜而成。难怪黄山谷说他:“公之字固不敢轻议,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见曾敏行《独醒杂志》)。“石压蛤蟆”的比喻固然是对苏字的一种打趣,但形象地反映出苏字的风格特点。扁平的字形与肥腴的态势是连在一起的,二者都使字的气力更加内敛紧凑。 苏书的第三个特点即用笔上的偃卧手法。这与他独特的执笔方法有关。他的好友陈师道指出:“苏黄两公皆善书,皆不能悬手。逸少非好鹅,效其宛颈尔,正谓悬手转腕。而东坡论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此其异也。”(陈师道《谈丛》)这种执笔方法的特征就是腕时贴桌面不动,以运指为主,随字势上下左右运动,笔锋欹侧,锋颖入纸与纸面成一定角度。这种方法很难真正中锋用笔,以侧为主,因此字多呈偃卧状态。写小字尚有回旋余地,写大的字则显局促。然而苏东坡却很好地发挥出这种用笔的特长,派生出前述两大特点。其一,手贴桌面,下笔坚实有力;按的动作多,点画则较丰厚。其二,腕不动而指运,易于横向运动而不利竖向运动。则字呈扁状;而运指的习惯方向是偏右上角,故字呈欹侧之势。 一般说来,偃卧用笔易出收笔,为正统用笔方法所忌讳。然苏字的魅力也正于此,即抑其短而扬其长,以他的《次辨才韵诗帖》为例。这件作品除了肥腴、扁平、欹侧特点外,尤其把偃卧笔法用得淋漓尽致。凡转折处等都按得非常重,在迅捷的速度下一转而过,产生一种伶俐铦锐的侧笔效果。刚毅果敢,卧而不倒,重而不软,避免了一般情况下易出现的败笔。 以上三点是苏东坡书法的几个明显特证,构成了苏字风格的基调。当然,以苏东坡豪迈不羁、超尘洒脱的个性,其作品风格并非如此一二便能论定,下面还将具体论述之。 苏轼书法的风格类型 综观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可见其风格与所书内容、所处心理状态极为相关联,大体可划分为凝练端庄、豪放不羁、风神萧散三类。 凝练端庄类。是苏东坡较为正规理性的状态下所写的作品,内容大多为古人或自己的长篇诗文以及碑刻等,书体则在楷行之间。这类书法最能体现苏东坡书法的肥腴、扁平、欹侧及偃卧用笔这些特征。这类作品自由发挥和抒情达意的成分相对少些,故显得凝练端庄。如《归去来辞》、《前赤壁赋》、《祭黄几道文》、《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及碑书《表忠观碑》、《醉翁亭记》等,《前赤壁赋》为苏文中的得意之作、静穆而又虚灵、深邃而又典雅。于这种文境,苏东坡选用了较丰腴、较正现的行楷书,笔圆而韵胜、沉着而痛快地加以表达。其筋骨内敛处正如乾隆所称“纯棉裹铁”,严谨而又不失飘逸处则使人想起《兰亭序》。董其昌题跋曰:“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此书《兰亭》之一变也。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豪放不羁类。作品为兴之所至、感情浓郁时,在那种非理性状态下一挥而就的,最能体现出苏东坡豪放的性格。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属这一类。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黄州时期是他生活最为艰苦的时期,恶劣的环境、郁闷的情绪使苏东坡起而呼喊,这一时期成了他的艺术创作高峰期,著名的文章《赤壁赋》、同《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便是此间之杰作。《寒食诗帖》也是这时的愤懑之作,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苍劲沉郁,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而书法则以手卷形式一气呵成,随着感情的变比,气势跌宕错落。写到第二首开头,运笔加快,字型变大,翰逸神飞,心手双畅,充满了不可遏制的激情。作品没有他惯常的结字、用笔特点的束缚。用笔中侧锋兼用,结字既扁又长,两次用了悬针。整体上起伏不平,字形大小对比悬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渭是苏东坡的神来之笔。作品一改他严谨端庄的面貌,而趋向豪放不羁,在技巧、情感、意境上都无可挑剔。黄山谷在其后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山谷可谓深识其妙。 这一类型风格除《寒食诗帖》外,《祷雨帖》、《李白仙诗卷》等也有这种趋势,不过不能与它相提并论。 风神萧散类。风神萧散的风格似乎处于前二者之间,在感情流畅冲和、有意无意、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完成。这类风格以韵趣见长,于平淡质朴中奇趣横生。显现于作品中,不刻意雕琢,无故作姿态,唯在淡淡的挥洒间,一股浓厚的书卷气息和高妙的意境便呼之欲出。这大多见之于苏东坡与朋友的来往信札,如《东武帖》、《北游帖》、《新发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致杜氏五札》、《致运句太博尺犊》等等。黄山谷评

文档评论(0)

htfyz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