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讲义

内部消防设施的利用 1、利用消防控制室的信息。 2、利用各种灭火、阻火、排烟装置。 3、充分利用地下建筑内的消火栓。 4、有效利用防火门。 内攻注意事项 1、进入人员应适度,无关人禁止入内。 2、充分考虑呼吸器使用时间。 3、不盲目射水,及时清理积水。 4、清理内攻通道,保证水带不掩卡。 封口窒息 所谓封口窒息是对火灾区域进行严密封闭,切断空气来源,使火灾区域内的燃烧物质断绝氧气的助燃而熄灭。适用于火灾发展猛烈,无法直接内攻灭火,外攻灌注也无法进行时。由于地下建筑出入口小,内部空间狭窄,为封口窒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 建筑在岩石或土层中的建筑物称为地下建筑。 附建式、单建式、其他形式 一层至三层或更多层 地 下 建 筑 地下商场、旅馆饭店、各类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地下停车库、设备机房、加工车间等 地下铁道、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海底隧道 地 下 建 筑 第一节 绪 论 一、地下建筑的特点 1、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 2、提供适宜的环境。 3、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地下建筑发展概括和趋向 1、发展平战结合的地下居住和公共建筑。 2、发展多功能的地下高速交通网。 3、发展节约能源的中小型地下建筑。 4、发展地下公用和服务设施。 5、发展地下建筑的新类型。 一、地下建筑类型 1、按地下建筑的功能分类 军用建筑、工业建筑、民用建筑、 交通建筑、仓库建筑、公用和服务性建筑 2、按存在条件和建造方式分类 岩石中地下建筑、土中地下建筑 3、按平面布置分类 通道式、梯式、环式、棋盘式 4、按部队方式分类 坑道式、地道式、掘开式、防空地下室 第二节 基本类型 2、出入口的形式 水平出入口 倾斜出入口 垂直出入口 二、通道 主干道、连接通道、迂回通道 三、洞室 贯通式 梯式 环式 棋盘式 厅式 第四节 结构形式 1、拱形结构 2、圆管结构 3、框架结构 4、薄壳结构 第五节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一、地下建筑火灾蔓延 (一)烟气流动 1、烟气的流动性质 2、烟气在洞室内的流动 3、烟气在通道内流动 1、烟气的流动性质 烟气温度越高,烟气流动速度越快,与周围空气混合作用就减弱;反之,烟气温度越低,烟气流动速度越慢,与周围空气混合就加强。 烟气流动还与周围温度、流动的阻碍、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气流的干扰等有直接关系, 2、烟气在洞室内的流动 3、烟气在通道内流动 (二)地下建筑内的火风压 △Zj:为火源到预测点的标高差、 m T: 为通道发火前的绝对温度、 K △T: 发火后烟气平均气温量、K Rj: 发火前通道空气平均重率、kg/m3 火风压在火灾状态下是个变量,它随着火区烟气温度升高而加大;随着风流量加大而加大;随着烟气流动的标高差加大而加大。 (三)地下建筑内的火灾蔓延 1.火灾蔓延方式 2.火灾发展形态 二、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1、火场温度高、烟气浓,不易散出 2、毒气重 3、人员疏散困难 4、扑救困难 5、泄爆能力差 人员疏散困难 (1)火场温度高,对人员易造成伤害 (2)烟气浓度大,造成能见度较低 (3)烟气的毒性大,造成人员疏散过程中晕倒 (4)出入口少,易造成人员拥挤、践踏 (5)当火源处于出入口时,烟火会封锁疏散通道 扑救困难 (1)灭火进攻路线少 (2)地下高温、浓烟会对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3)探测火情困难 (4)战斗展开困难 (5)通讯指挥困难 (6)灭火剂的使用受限 (7)指挥员决策困难 第六节 地下建筑内消防安全措施 一、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二、防火分区 三、灭火设施 四、排烟设施 五、灭火封闭门 六、疏散设施 第七节 地下建筑的灭火准备工作 一、制定周密的灭火救援计划 二、准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装备和专用器材 三、专用消防装备准备 四、医疗救护准备 五、地下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面的准备 第八节 地下建筑火灾灭火战术措施 一、积极抢救人命 二、排烟 三、内攻灭火 四、封口窒息 五、灌注灭火 采用各种方式抢救人命 1、初期火灾的火场自救 2、引导疏散被困人员。 3、在侦察中搜寻救人。 4、强攻救人。 5、调集相关社会力量。 注意事项 1、扑救初期火灾,火场排烟应同时进行。 2、疏散人员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外撤。 3、参加营救人员必须做好各项安全保障。 4、注意搜索,防止有人未撤出。 5、派专人在出入口处警戒、疏导。 内攻灭火 内攻灭火是最主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